探析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7期   作者:武小港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武小港
        淮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本文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展开分析,并探讨了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旨在优化道路设计,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使用需求;设计策略
        引言
        在以往城市道路建设中,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给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带来一定影响,人们在道路设计中更主张务实,一般会结合人们的出行要求来确定设计方向,缺少对人性化设计思考。而随着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道路设计理念和标准发生变化。道路设计不仅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更应该从以人为本来考虑,应对不同的车行、步行交通与停留活动,从安全、舒适方面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的设计首先应该做到安全可靠,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特别是要做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再者城市道路设计的实用性、便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城市道路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应注重人与道路空间所发生的各种联系,以及与使用者情感的交流,做到城市道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的设计应从各类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2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2.1人行道优化设计
        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行人也日渐增加,使纵向和横向人流量较大,需要实现人行道优化设计,保证行人安全通行。人行道应与车道分离开来,保证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行人密集路段,需要增设电线杆、花丛等设施,用于实现空间分割。但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到出行便利需要,做好公交车停靠站的设置,做好缓冲带的设置,使公交车在达到上下客位置前能够提前减速。此外,还应在空间上与非机动车道进行分离,以免上下客过程中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产生矛盾冲突。人行道设计还应提高平整度和密实性,避免为追求美观而设计凹凸不平的路面,确保行人能够感到舒适。为避免行人通行过程中受到视觉干扰,还应减少色彩种类,并安装防滑地砖保证出行安全。在与各个单位门口坡道连接位置,一般人行道比上车坡道高15~18cm,尽管保证了人的安全性,也造成坡道利用率较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在上车坡道与人行道间设置坡道和分离设施,在警示车辆减速的同时,保证车辆和行人均能快速通行。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存在25~40mm高差,确保人行道能够对车辆冲击力进行分解,避免车辆跃上人行道给行人带来安全威胁。而在车道与人行道连接位置,可以设置踏步加强连接,并预留绿化树在视觉上加强过渡,保证道路设计的美观性。在人行道行走的过程中,随着路线的变化行人也将产生横向过街需求。在道路中间设置有分隔带的情况下,可以在尽头靠后1~2m位置设置横道。针对超出16m过街距离的人行横道,应在横道中间设置挡车石等设施,采取二次过街形式,能够保证过街安全。
        2.2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环境下,更多人将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公共交通站点和居住场所,每间隔一定位置,可以设有公交车站、共享单车等公用设施,便于人们出行。与此同时,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做好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设计工作,充分展现出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价值,保证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改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过程中,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首先,做好路权划分工作。

在实际设计中,主干道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采用绿化带隔离,而次干道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可采用护栏(护栏外挂花篮),支路上可只在交叉口增加护栏隔离。其次,保证行驶权限。应在非机动车道出入口、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接位置,设彩色路面、自行车地标等设施,提醒过往行人。对于宽度大的非机动车道路出入口,需要设有对应设施或者标识,禁止机动车入内,保证非机动车行驶权限。
        2.3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侧重于降低降雨、烈日、雨雪等不利自然条件对非机动车的影响。我国城市道路通常采用边坡排水的形式,降雨期间道路中央机动车道上的降水将通过路面坡度逐步向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排放,一旦道路出现排水不畅,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势必会飞溅大量的水花,泼洒到非机动车道上。针对这一情况,可适当增加非机动车隔离带的宽度,并在隔离带中种植枝叶浓密的绿篱植物,从而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可沿着机非分隔带设置一套纵向排水沟,来提前收集机动车道上产生地表径流。部分路面较宽的城市快速路,可利用分隔带建设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进一步起到消纳地表径流、减少雨水飞溅的目的。非机动车由于缺乏遮阳设备,如其在道路交叉口等候红绿灯期间被烈日暴晒,极易造成驾驶员中暑,部分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夏季烈日暴晒下少数非机动车驾驶人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而悍然采取了“闯红灯”的违法手段。为此,可在非机动车的道口设置遮阳棚,部分有条件的区域还可在遮阳棚中架设喷雾装置,进而起到降低等候区环境温度的作用。在道路交叉口由于机动车需要一定的转弯半径才能完成转向,而在转向的过程中车辆的反光镜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车辆体积越大则盲区越大,这便给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内的车辆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大量实践测算,在非机动车道口前方采用塑料反光柱围合成一片机动车转弯导向区,即能够提醒转向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超越安全线,又可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
        2.4道路设施优化设计
        在道路两侧路缘石布置上,通常高度设置为25cm,确保在发生紧急状况时人们上、下车时不会因车门被卡住而受阻。借鉴欧美等国家设计方式,可以采用梯步状馈缩式设计,使路缘石高度达到40cm,在保证车门顺利开启的同时,避免车辆受损。在道路宽度和车流量均较大的条件下,设计人行横道显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从人性化设计角度进行道路优化,可以在十字路口、人流密段、街区等利用天桥实现道路连体设计。结合道路情况,可以设计自动扶梯、加高扶手等,合理引导行人通过,并利用防护栏保证行人安全。人流量较大,考虑到雨天打伞占据面积较大,应完成顶棚设计。此外,还应照顾特殊人群需求,完成道路无障碍设计。在坡道、盲道、建筑物出口、上下人行道等位置,都应完成缓坡设计,并设置扶手等设施,保证残疾人能够安全通行,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为保证各种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还应在后期加强管理,结合道路情况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使道路得到持续改善,继而为市民带来人性化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市民势必会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后将会对城市道路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产生更多的期许,这也要求城市道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进一步提升设计和管理水平,从而满足市民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57.
        [2]卢娜.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6):81-82.
        [3]唐亮,蔡景毅.浅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5):85.
        [4]周银辉.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5):356.
        [5]池年龙.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智能城市,2019,5(07):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