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有
身份证号:45020319770708****
摘要: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由于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发生降水时第一时间收集雨水资源,并且在干旱时将存储的雨水资源直接调配利用,因此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当前已经在多个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进行使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升市政道路的雨水吞吐能力,需要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对水生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规划设计
引言
近年来,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壮大,市政道路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且道路硬化面积也在逐渐扩大。随着雨季多发,城市通常会出现内涝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及城市进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海绵城市的设计过程,针对市政道路设计主体部分,包括技术流程、系统方案和设施,同时也要分析针对当前的道路系统相关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对现有资源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且体现出低影响开发理念以及城市内涝防治和雨水利用。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推行现代化雨洪管理体系,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1]。
2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
2.1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较以往传统的排水理念来说,对于雨水的排除多以排水管道为主要渠道。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道路渗水能力的不断降低,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逐年上升,排水问题也日益增多。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如果城市道路不能及时将大量的降水排出,则会对城市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甚至会对城市发展带来一些经济损失。而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断提升城市道路的渗水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雨水进行处理,以此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2.2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由于受到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其表面会存储一定的污染物,比如无量元素及各类垃圾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解决这类污染问题,促使城市道路直接渗流这些雨水,减少雨水冲刷为道路表面带来的污染物。同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下各个环节作业与配合,能够将大量污染物进行拦截处理,从而减少了对土壤的直接影响,降低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从而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2]。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道路低影响开发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一:道路断面由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组成,利用绿化带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净化初期雨水、滞留雨水,同时人行道、非机动采用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系数,满足径流控制指标要求。排水系统流程如下:路面雨水→路缘石开口→砂滤池→植草沟→雨水花园→溢流井→市政管网。系统方案二:道路断面由机动车道、人行道组成,且无侧分带,道路红线外侧无绿化带,利用设置环保型雨水口净化初期雨水,同时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系数,满足径流控制指标要求。排水系统流程如下:路面雨水→环保型雨水口→市政管网。
3.2路面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
传统路面结构类型主要为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渗透性较差,且路基与路面之间采用的是不透水性材料,经常处于被动渗水状态,在长期使用下渗水效果会不断减弱,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无法对地下水形成补给,还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显然有悖于海绵城市理念。如何提高道路的渗透性且后期使用不会出现渗透性衰退现象?解决思路如下:一是选择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混合料或排水沥青混凝土。二是在基层顶面设置不可渗透材料,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防止雨水进入基层;一旦雨水进入结构层,沿基层顶面横向坡度排放至盲沟。三是将路面结构做成全透式,如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多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透水路基,适用于建筑小区道路及停车场路面[3]。
3.3排水系统
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排水系统核心标准要求不但要能够在发生降水时,可以立即把产生的水资源优先排出,同时该系统也要承担较大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降雨量和降水量较大的城市区域,更需要通过排水系统的合理建设,使市政道路上所产生的积水可以被立即排出。此外排水系统的建设阶段,也要保持均匀性、平衡性和稳定性,此时才可使建立的道路排水系统本身更好地应用于针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处理工作。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前段分散式雨水收集设施,减少地表径流以及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实现对暴雨“削峰”的目标,针对立交低洼段、人行车行地通道区域,应适当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配置排水泵,防止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4]。
3.4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生态滞留带以及生态树池的设计工作。在实际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前道路的实际情况,将种植土合理敷设在滞留式的生态树池中。而在进行种植土的敷设之前,还要在绿化到及生态树池中放置一些滤土层,并放入砾石。同时,在砾石下方可安放渗水管。在植入种植土之后,为了保证其发挥出渗透管的作用可加入陶粒。
3.5内涝防治及雨水利用
内涝防治和雨水的利用设计过程,主要采用储水系统,实现对这类水资源的削峰填谷作用,其中内涝的防治过程,由于在路面的设计中已经实现各类水资源的传递,那么需要在系统内建立配套设施,通过管道系统将城市道路空间内所聚集的雨水直接存储到储水设施内。如果雨水量过多,则必须要对雨水本身进行处理。另外如果道路靠近周边的自然水环境,如河流、湖泊等,则可以通过管道系统直接把这类水资源排放至周边的水环境内,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存储。经净化后的雨水可以就地用于绿地绿化和其他杂用水,涵养、补充地下水源[5]。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市政道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市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根源上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出现,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人们日常出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平.海绵城市建设下市政道路设计的关键点[J].建材与装饰,2019(18):217-218.
[2]胡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8):262-263.
[3]胡小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居舍,2019(18):95.
[4]张晓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165.
[5]张腾.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关键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0):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