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武汉市盘龙明达建筑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312
摘要: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整体的工程建筑质量和水平得以显著的提升。然而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因素和施工材料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本文主要对混凝土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了研究,指出该技术的施工难点,并进行了相关论述。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规避质量问题,提升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外界因素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影响,混凝土自身的缺陷也是影响技术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仍需重点关注,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施工和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地控制,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使得大体积混凝土能够有效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是核心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对温度的变化幅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就会导致浇筑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进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选用之前,必须要做好全面的技术分析,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把控。
1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
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逐渐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仅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还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是确保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稳定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整体土木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点,然而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旦施工工艺不符合施工要求,极易在施工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因此,需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做好严格管理,从而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状
2.1集料等因素影响收缩
备制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和用量是关键,粗细骨料中含泥量越大收缩越大,骨料粒径越小,砂率越高,收缩越大,水泥水泥活性越高,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渣水泥收缩比普通水泥收缩大,粉煤灰水泥及矾土水泥收缩较小;
快硬水泥收缩较大,矿渣水泥及粉煤灰水泥的水化热比普通水泥低,故应根据构件厚度决定水泥品种。水泥用量较少且采用中低强度等级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完成时间约为一年,用量较多且较细的水泥配制混凝土约为二至三年。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的水泥需要用到大约五分之一的水来固化,其余的则作为热量释放到空气之中。混凝土在水中呈微膨胀变形,在空气中呈收缩变形,环境湿度越大,收缩越小,早期养护时间越长,收缩越小,为此操作人员必须适当养护混凝土,且对其温度进行适当控制。要想促使混凝土体积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务必要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若是混凝土体积出现膨胀或者收缩情况,混凝土的质量将接受到直接影响。
2.2运输管理
在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后,要进行运输管理,运输距离越长,消耗时间越多,混凝土料拌合后不能久存,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对外界的影响敏感,运输方法不当或没有按照标准方式储存,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离析现象,这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为了避免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就要采取有效的运输管理方式。
2.3混凝土硬化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较为常见,如钢筋集中力较大便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膨胀现象,且会由于混凝土内部拉伸力不足,钢筋混凝土的硬化问题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同时,如在出现裂缝时未能有效处理,则可能会导致钢筋出现锈蚀现象,降低工程的建设质量。
3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振捣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期间,振捣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而插入式振捣棒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振捣棒可以有两种方式插入,垂直或者斜插,但是都要保证其插入点要均匀交错,此外,在使用斜插时,倾斜角要保持在40°~50°之间。在施工期间,要保持插入时的稳定性,同时还要遵循快插慢拔的频率,尽可能的缩小两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的距离大概在50cm上下。此外,在进行振捣时,振捣棒不能够直接与底部和边沿进行接触,这样会大大降低振捣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
3.2后浇带施工技术
外界的因素通常会影响施工的效率,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后浇带施工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大大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此外,在实际施工期间,部分干扰因素无法避免,例如温度应力的干扰,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要对混凝土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段处理,对各段混凝土结构的长度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对裂缝进行修复,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在施工阶段的后期,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浇筑,使得各段的混凝土的结构形成整体,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浇筑施工大概40d左右,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此外不论使用何种施工技术和方法,都需要做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接触面凿毛工作,只有确保接触面干净整洁,才能够有利于后续的施工。
3.3钢筋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筋是其结构的主要构成,会对整体稳定性、强度等造成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设置数量同等的砌块,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耐用性。比如,基础底板结构的下部钢架可以连接到线臂上。在完成底板钢筋施工之后,可以对墙壁、圆柱上的钢筋进行调整,进而优化整体建筑的结构功能和性能。通常钢筋需要被深埋在混凝土中,其质量检查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完成钢筋施工之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钢筋进行精密性清洁和监测,进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3.4浇筑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时,应该先明确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结构指标、钢筋疏密程度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浇筑技术,不同施工位置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才能获取良好的浇筑效果。在进行底板浇筑的过程中,可以实施斜面分层浇筑技术,对其进行平面分条、斜面分层,在底板下端实施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每一层的浇筑应该根据从下向上、以坡浇筑的方法。同时,在进行层间浇筑采用间歇方式时,假如间歇的时间较长,或者超出混凝土初凝的时间,需要结合施工缝处理要求进行,保证浇筑的可靠性。除此之外,浇筑环境和气候的选择对于最终的浇筑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要尽量避免雨季浇筑,如果浇筑环境的温度较高,在浇筑的过程中还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大发展的今天,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尤其是施工阶段中浇筑施工和裂缝问题,在方案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确保施工具有可实施性,在实际施工时,可以从施工技术和技术人员两方面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浇筑施工的质量,减少裂缝产生。施工技术的增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提高,从而降低工作人员对施工的影响。在目前国内的施工水平下,虽然依旧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是,在施工人员和管理层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下,相信建筑水平和技术会不断的增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培亮.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32):25-26.
[2]曹银霞.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7(06):140-141.
[3]张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