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聪
深圳市西伦土木结构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邮编:518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设已经逐步过渡到存量提升阶段,往往在全市范围内涉及到多个工程的同步实施,且施工组织方式较多,使得城市交通现状错综复杂。此外,单个工程的交通组织往往未考虑其他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关键词:干道整治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措施
引言
城市交通会因为交通节点的设计不当,降低运输效率、增加交通冲突点,产生交通瓶颈,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设计管理好城市干道接入交通,对于整个城市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1现场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1.1交通影响最小原则
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前提下,应本着占路时间最短,占路面积最少、影响交通最小的原则制订交通组织方案,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的工序必须安排在交通低峰时间进行。对道路交通有很大影响的大型工程在开工前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关交通组织建议。
1.2安全性原则
在干道养护施工期间,通常是要求施工路段“边通车、边施工”,施工过程中除了确保干道运营的安全畅通,还必须保证施工人员、机械的安全及工程质量。因此,交通组织方案的制订要能协调交通,便于施工操作,充分保障施工现场各要素的安全及各种车辆(包括工程用车)的行车安全,同时还应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1.3交通流量均分原则
对必须单向或双向占用道路的施工项目,要提前做好周边路网的交通优化,均衡交通流量,缓解施工路段的交通压力。交通疏导应根据干道通行能力酌情采取一级、二级甚至三级分流,即干道分流至国省道,若仍拥堵,则分流至县乡干道,依次逐级分流。
1.4因地制宜、兼顾一般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交通设施交通流的实际特点,分别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对大型重点工程,应由公安交警牵头,联合干道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建设和施工单位等多部门共同研究交通组织方案,且施工现场有关管理部门应派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1.5以人为本原则
对因道路施工实施交通改道、绕行等交通管理措施,原则上应提前一周时间向社会进行公告。对占用部分道路进行围挡作业的,车辆利用同一道路围挡外区域通行,无须断路的普通占、掘路施工,应采取设置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并辅以道路电子显示屏、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周知社会群众的方式进行公告。对必须断路施工的重大工程项目,除采取第一类的公告方式外,应由管理机关在各大报纸正式发布通告。
2干道整治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2.1现状交通调查
现状交通调查重点应包括施工干道本身及所在区域的道路路网条件、交通量及交通设施等进行调查,同时应对所在区域内其他在施工道路、在建项目及计划施工项目,分析交通需求及供给条件,为后期优选并完善交通组织方案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供技术依据。具体包括:(1)现状路幅宽度、规划红线宽度、现状横断面布置、交叉口断面布置等;(2)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饱和度、各进口道高峰小时流量、交叉口信号灯配时、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量情况等;(3)周边相交道路及区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基本情况等。
2.2?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充分调研干道施工工法及具体的施工围挡方案,根据机动车流量及车速、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情况,充分考虑道路沿线两侧单位出入口、公交站点分布等,结合对干道整治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详细设计。具体包括干道沿线交叉口渠化方案、公交站点及线路调整方案、交通标志标线方案、是否需要修建施工便道等;同时,还应分析施工期本身及交通组织方案对所在区域整体交通的影响,合理制定道路绕行方案及片区内其他道路交通的优化改造方案。
2.3?交通组织方案比选优化及整治实施时序制定
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指标,构建综合交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才可以多维度衡量方案的可操性以及与实际出行需求的契合度。在TRANSCAD平台中,通过OD反推获取路网交通量并对分配结果予以拟合。选取平均饱和度和平均速度作为综合交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数,将不同方案的交通量分配结果逐一与OD反推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取相对最优的交通组织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属干道整治的建设紧迫性,从与区域拟建工程的协同建设角度出发,优选交通组织方案,合理制定干道整治实施时序。
2.4?交通管制方案制定
根据干道所在区域交通路网及城市路网,需要在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交通管制措施,以提高施工期干道交通通行能力。一般来说,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设置单向通行、过境车辆分流、取消部分路边停车或制定相关限行措施等交通管制方案。
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
3.1路段交通组织措施
(1)施工区交通标志设置。以提前诱导车辆和行人的出行路径为目的,分别在施工区起终点设置提示、限速和限制解除标志,以降低施工对路段整体通行效率的影响,方便出行者在离开施工区后安全进入衔接道路。(2)施工区施工围挡布设。在干道整治区域设置相应的围挡,一方面保证施工范围内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相对封闭独立的作业环境;另一方面减少施工区间对正常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影响。(3)施工道路标线设置。根据施工期采取的交通组织方案,重新划分路权,并施画标志标线和采取相应的交通管控措施,避免出行者应指示模糊造成不必要的绕行和驾驶冲突。同时,应当注重临时迁改设施符合驾驶习惯和规范要求。(4)平衡施工道路车道数。对于受施工界面影响,需要减少车道数的区域,优先考虑缩减车道宽度,保障路段通行能力;对于无法满足车道缩减宽度的,应延长合流、分流的交织段长度,以保障行驶安全。(5)及时平整道路路面。施工期间仍需关注重载车辆对道路的损坏,及时修复以保障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出现下沉等严重情况时需立即向建设单位汇报,并对施工方案采取干预和优化。
3.2结合道路平面布局调整施工工序
干道施工包括绿化迁移、管线迁改和主体施工三大阶段。绿化和管线的工序在主体施工之前,但绿化迁改的施工时间可调整至管线迁改之前,并将绿化带硬化成路面,为管线迁移创造有利条件。盖挖法主体施工期间,地墙及盖板的倒边施工顺序也有两种:一种是一侧地墙及盖板施工,剩余道路空间组织交通;另一种是两侧地墙同步施工,围挡中间预留空间布置交通。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道路空间调整施工工序,将主体结构分阶段倒边围合施工。
3.3局部难点工程调整施工时间
对于局部施工围挡设置后,交通压力明显增加的节点,可采取围挡临时外扩的措施,如调整节点工程施工时间至暑假期间、周末或夜间。管线迁移过路施工通常调整至夜间,早高峰前恢复,需要连续作业的调整至周末,周五晚高峰时段过后开始实施,周一早高峰后恢复路面。
结语
干道交通通常沿中心城区干路进行建设,而中心城区的干路日常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较为严重,且通常道路红线宽度及其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宽度均预留不足,干道占道施工后剩余的道路空间资源非常局促,常常会产生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
参考文献
[1]任璐.干道施工对道路交通影响及交通组织方法[D].西安:长安大学,2020.
[2]宁华晶.城市道路施工期临时交通组织影响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0,34(5):35-38.
[3]宋永朝,郑凯俐,杨先英.干道施工影响下路网交通组织方案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4):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