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
菏泽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电力工程领域的输电线路发展能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现如今,社会一直都在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大。建设高质量的输电线路需要涉及较多的内容,为此,相关技术应用也更加复杂。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既能够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发展,提高基本供电质量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
1 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1.1 满足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质量要求
对于一件工程来说,它的施工技术能够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问题,技术先进,设备优良,项目就能够高质量竣工,反之,项目就会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出现各种失误,最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对于电力工程来说,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水平,可以确保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尤其是严格的监督管理也会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去操作,这些都会大大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
1.2 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
(1)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加强施工效率,使工程项目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在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有利于控制项目预算、款项拨付和资金监管等工作。
(3)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各类施工企业对项目合同的执行力度,增强企业间的互动。
1.3 降低输电线路项目的建设工期
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协调各类施工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以满足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实际的施工要求。另外,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中,实施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协调施工建筑企业的内部关系,减化各建筑的技术环节,减少施工时间,进一步缩短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
2 送电线路基础的基本类型
2.1 基础分类
按杆塔型式分:电杆(钢筋混凝土)基础、自立式铁塔基础、拉线铁塔基础。
按制作方法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基础、现场浇制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基础、深桩基础(分打入式和钻孔灌注桩两种)、预制金属基础、掏挖式基础、爆扩桩基础、沉井基础、岩石锚筋基础。
按受力状态分:上拔基础、下压基础、倾覆基础、联合基础。
按承载力特性分:大开挖基础、掏挖式基础、爆扩桩基础、岩石锚筋基础、灌注桩基础。
2.2 电杆基础
电杆基础分为埋杆基础及三盘基础。
埋杆基础的电杆下段埋置于基坑内,利用置于基坑内的杆段承受下压及倾覆力矩。10kV及部分35kV均采用此类。
三盘基础以混凝土底盘、卡盘和拉盘为主要部件与埋置于地下的水泥杆杆段组成。
2.3 铁塔基础
铁塔基础主要分5类:现浇阶梯直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式)、现浇斜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式、角钢插入式、钢管插入式)、装配式基础(使用较少)、桩式基础(预制桩、现浇桩)、岩石基础(单锚、群锚)、复合沉井基础(流砂坑)。
3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3.1 杆塔施工技术
杆塔组立
本工序根据杆塔是电杆还是铁塔,施工方法有较大区别,一般可分为组立杆塔和调整两部进行,钢筋混凝土杆还应先进行排杆焊接。
(1)排杆焊接。如采用整根钢筋混混凝土电杆时,不需要焊接。
一般使用的Φ300mm或Φ400mm等径杆,均分段制成不同长度。施工时需排齐数段电杆,在现场焊接成所需要的长度。
(2)立杆或立塔。它是线路施工中主要的一道工序,有整体起立和分解组立两种。分解组立可先进行部分组装,也可以边组装边起吊;整体起立的杆塔均在起立前进行地面组装,故施工时,可分为组装和立杆塔两步进行。
(3)调整杆塔。杆塔组立后,可能因组立时的误差,也可能由于拉线盘走动、埋土未夯实、基础下沉等原因,导致杆身倾斜或者横担扭歪等。这些偏差必须在架线前纠正。同时,还要调整杆塔上装置,包括固件的紧固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4)实施技术
实施杆塔施工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实施杆塔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原材料质量展开检查,并按照相应技术规范,确定杆塔材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并重点审核镀锌质量,及时更换不合格材料;②检测焊接件是否与相应设计要求相符,并做好眼孔加工规范管控工作;③处理不规范切角施工问题,保证施工尺寸和图纸要求相符,且确定配套部件是否完整,做好不安全因素检查与处理工作;④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清单,对材料质量以及性能等展开检查,确定包号、段号是否清晰、齐全;⑤完成材料检查后,需要按照施工规划展开组立操作。技术人员需要按照线路规划,对周围环境、现实容量以及承受力等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组立施工操作,以达到最佳组立施工效果,确保杆塔承力作用达到预期标准要求[2]。
3.2 架线工程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准备工作,二是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三是紧线及附件安装。采用展放方法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拖地展放,另一种是张力展放。拖地展放:拖地展放的优点是作业时不用移动线盘,同时所需设备较少,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作业方式是将线在地面上拖动,故会提高导线磨损度,同时降低下怒运输质量。第二种方式是张力放线:这种作业方式是利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存在张力,使其与交叉跨越保持安全距离。该方法有效规避了拖地展放对导线的损耗,且展放效率高。但也为紧线工作带来了不便影响,即需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条件,且杆塔螺栓已经牢固可靠,方能操作。同时不能在杆塔受力方向开展,以防止杆塔变形。
3.3 电力线路的技术管理
(1)线路缺陷管理
线路缺陷管理是管好、修好线路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消除线路缺陷,是提高线路健康水平、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的基础。运行中的线路部件,凡有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者,都叫做线路缺陷。
线路缺陷主要从四个方面发现,即巡线、检修、测试和其他方式。
运行班根据缺陷情况,分别列入年、季、月度检修计划或大修中予以消除。
线路设备缺陷按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和紧急缺陷三类:
(2)线路评级管理
空输电线路设备评级工作是掌握和分析设备运行状况、加强设备管理、有计划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物资基础。它不仅是线路技术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又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通过设备评级,真正把设备用好、修好、管好,使设备经常保持在健康状况下安全经济运行。线路设备评级由线路工区(线路队)每半年进行一次,提出评级意见,报地(市)供电局生技科核定。
(3)线路检修技术把控
任何工程的施工规划都是力求精准、完美,需要对各环节进行把控,但是实际施工结果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因此在整个施工结束后,要对各环节,线路进行检修。在设备的后期使用过程中,因为设备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加上设备本身也会有自然的老化损耗,就要求检修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完成相关检修报告。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对于检修情况及时记录对于后期出现故障时进行原因排查,尽快的解决问题非常的重要。这不仅能够保障设备的日常的运转,也能及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控制检修的物质和时间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难度性,同时因工程点多、面广的特点等特点,也使得输电线路施工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企业务必要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管理,使其贯穿于工程全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云.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23):106-107.
[2]唐大为.关于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