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家贵
天峨县扶贫开发和库区易地安置办公室 广西河池 5473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和研究。但目前针对农村道路规划的研究较少,村庄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村庄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规划设计的好坏对村庄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结合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的相关经验,阐述了新农村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农村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道路规划;
前言:对于村庄而言,道路系统既是交通往来的通道,也是村庄布置工程管线、街道绿化、安排沿街建筑、消防、卫生设施和划分街坊的基础,对村庄的布局、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应基于科学的、生态的规划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安排;科学规划,逐步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新农村道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应结合农村道路自身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遵循相关原则和设计要点,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及含义
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村庄道路交通系统是村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村庄道路交通系统把分散在村域的村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村庄的道路交通系统的支撑。新农村道路系统从总体规划上形成了村庄结构的基本骨架即道路格局影响着村庄形态道路的断面及宽度直接影响着村庄内部空间。另外沿道路地下敷设各种管线既美观又可以为新农村社区提供足够的配套基础设施。
2新农村道路的功能
2.1新农村道路应为新农村社区提供基本的交通功能
在满足居民农业生产用车交通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清运、邮递等市政服务车辆通行的需求,以及救护、消防等非经常性的交通需要。村庄道路系统应尽可能的简洁、整齐、醒目,以便行人和车辆辨别方向,易于组织和管理道路各个位置的交通。例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以便捷、简洁为准,一个交叉口不宜超过4~5条道路交汇,且交叉角宜接近直角,一般情况下不要规划星形交叉口,不可避免时,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十字型交叉。同时避免将公共建筑布置在路口,以免吸引人流,增加其交通压力。
2.2新农村道路应为新农村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
传统村落村民之间的交流交往主要集中在街道空间。延续传统文化,保留原有道路空间的人文内容,为人们休闲散步、娱乐健身和邻里交往提供空间场所。这是区别于城市道路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3村庄道路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村庄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村庄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通过分析,村庄道路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
(1)难以满足地面排水与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村庄内部街巷很小,只能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电力、电信线沿住宅建筑外墙架设,杂乱无序。
(2)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人也相对短缺。农村道路从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各方面均缺乏必要的投人,甚至较多道路都没有经过正规设计直接建设道路。
(3)缺乏村庄道路景观设计的意识。目前的村庄道路规划只考虑了村庄道路的交通性,未充分重视道路景观的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村庄道路空间是村庄基本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
要素。村庄道路空间的组织直接影响村庄的空间形态和村庄景观,村庄道路既是村庄街巷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交通运输,而且对村庄景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对临水的道路应结合岸线精心布置,使其既是街道,又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方;当道路的直线路段过长,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时,可在适当地点布置广场和绿地,配置建筑小品;对山区村庄,道路竖曲线要以凹形曲线为主,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4新农村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4.1村庄路网需满足交通运输的技术指标
(1)尽可能满足合理的道路非直线系数值。非直线系数值是道路起点、重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非直线系数在1.1-1.2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4
(2)应有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指村庄除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用地的通道之外的道路总长与村庄用地面积的比值。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有利于村庄内部路网的衔接和沟通便于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4.2道路规划应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开放与发展
新农村道路规划应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重点考虑与乡镇企业、旅游景点、农产品基地、人口聚集地以及学校等的衔接。在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前景、人口的分布特点、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线路走向强化中心镇对广大农村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中心村在提高村庄建设集约化程度方面的作用将更多的自然村屯、学校、渡口等纳入农村道路覆盖范围。将农产品生产基地、学校与人口密集的村庄串联起来以便于群众出行、学生上学和农产品运输。
4.3有利于组织农村景观
干道的走向可以注意运用借景的手法将自然景色及现代建筑等贯通起来,形成农村的景观骨架,体现农村的个性特色和艺术风貌。对山区农村,道路竖曲线可以设计为凹形曲线,凹形曲线比较赏心悦目,给人凌空的感觉,但不可为了片面追求美景,把主干道规划处错位交叉、迂回曲折,致使交通不畅。
4.4需满足市政综合管线布置的要求
在村庄道路规划设计时,必须摸清道路上要埋设哪些管线,考虑给予足够的用地,且给予合理安排。排水管线纵断面设计要与街道纵坡密切配合,并且要求雨污分流;电信管道要靠近建筑物布置,要求设较大的检修入孔;燃气管线要防爆,须远离建筑物;条件允许时电力架空线要入地,与其他市政管线保证足够的安全间距。
结语:新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在尊重村庄路网现状格局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新农村道路进行规划设计,保质保的对新农村道路进行建设,高标准高要求的进行养护管理,才能彻底地改变现有村庄路网的不足。新农村道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周玉成.湖南农村道路规划的探讨[J].公路工程,1982(1):152-158.
[2]朱火保,张俊杰,王平,等.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等村庄规划(2007-2015)[R].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
[3]覃永晖吴晓王晶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的双重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8(7)-54-55.
[4]刘寿喜.村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