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   作者:代涛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性高,客流量大,给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代涛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性高,客流量大,给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如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措施不到位,将造成严重事故,危害社会安全,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相关研究者应考虑公众的人身安全,弥补现行安全管理体制的不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探究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
        1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1 强化自身安全意识,拓展安全管理思路
        根据经验数据可知,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中95%以上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和安全行为不当造成的。其余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因此,从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上。安全自主管理的前提是全体人员具有更加严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在工作环境中倡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的因素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自主管理的重点。可以定期举行案例分享会议。通过实际案例,告诉员工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践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维护好当前的环境,不能心存侥幸。所有操作都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2 重视HSE培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HSE是指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管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避免危险的发生。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的分析和与HSE工作计划的比较,找出差距,将员工与HSE管理结合起来,分组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每月定期进行上岗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可以上岗。
        1.3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安全习惯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规章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对于特定的运营商来说,安全管理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命脉。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不能懈怠。要从内部管理制度上深入普及安全意识。只有内部管理制度达到统一,才能有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标。在整个自主经营阶段,要明确哪些问题非常严重,不能容忍。在本单位明显位置张贴明确的指示和规定。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惩,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培养全体成员的安全习惯,必要时采取“罚一、吓一”的办法。不能把规章制度当成空洞的口号,坚决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权威。如果是基层员工或高级领导,一旦犯错就必须受到惩罚。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也多。从最直观的因素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有三种,即人为因素、道路因素和环境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们在参与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具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较高的安全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性。此外,人的因素还影响着交通安全系统的评价以及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活动。只有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水平,提高运营安全性,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虽然机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机器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中,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机器性能的提高和维护的操作也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因此,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安全,必须有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流程,不断吸收外部信息和新技术,积极优化完善安全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2.2 道路因素
        道路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路况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必须加强道路管理,加大道路设施投入,加强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加强对车流大、路况复杂地区的监督指导,并加强对学校、公交车站等重点保护区域的保护,加强道路安全引导措施的研究和完善,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客观因素,分为内外部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人们参与的环境和场所,包括基本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系统,它不仅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管理组织、社会因素等的制约和影响。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既要重视内部环境,又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各种因素的运行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3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3.1 加强铁路安全运输管理
        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除了建立完善的日常运营制度外,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这是保证制度实施效果的关键。一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单位各级党组织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建立纪检监察组织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应当介入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决策符合法律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3.2 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面广,网点多。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对于同一类型的插座,应该没有区别,所有的安全规章制度都应该按照最高的安全级别来制定。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确定安全责任人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各项作业在监控下进行,运输网络管理与HSE管理相结合,在不违反安全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多元化的安全、健康、环保制度,突出管理重点,充分吸收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安全运营更加符合发展需要。
        3.3 树立独立安全管理的典范
        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都有其不同的环境内容和管理特点。只有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各项网络不断完善,制度健全。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选择企业中优秀的网点作为榜样,号召其他网点观摩学习,然后进行自查自纠,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自我管理的方向,从而克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或能成为样板的管理人员,要组织大家向他们学习,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其他有较大进步的人员,也要及时给予奖励,调动全体人员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3.4 定期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控制。任何时候,员工都不能放松安全的神经。很多时候,员工觉得城市轨道交通单位的内部管理维护得很好,不会出现问题。这时,粗心大意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警惕,造成事故。因此,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时刻提醒大家安全第一,不能松懈。定期进行风险识别,还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不仅定岗员工要检查自己的岗位,还要参与各岗位的风险识别,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监督,让运输操作人员了解整个作业过程,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人人都是监督员,并尽可能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建言献策。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我们不应该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到所有的工作场所,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树立安全意识,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效率。逐步从系统管理阶段走向自主管理阶段,在实现安全管理效率的同时,完善安全管理手段,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张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2768.
        [2]夏天.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4180.
        [3]陈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3003.
        [4]宋泽宏.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01):148.
        [5]刘佳捷.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6):2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