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
泰安市东方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是目前主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增强其规划设计效果,高效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针对性强的研究工作,确保规划设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效果良好,满足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要求,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率,获取参考利用价值高的规划设计方案并加以使用,促使生态城市始终处于良好的建设及发展状态。文章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进行系统阐述,以完善相应的设计方案,促进现代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城市生活质量,因此也就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意识,这使得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国家也明确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各个城市必须在稳抓经济的同时,兼顾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宜居环境改造,摒除传统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这种城市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城市化,更要使城市资源、空间可持续化,避免城市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保持经济和生态的平衡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需要加大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创建生态城市高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秉承尊重自然、接纳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当前,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发展,亦或是城市建设,都紧紧围绕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一主题而开展。
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资源供应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种情况,在城市规划设计进程中,有必要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
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赋予城市建设更深的内涵,凸显人文关怀理念。城市环境能否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城市环境归属感和依赖感的强弱。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对城市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而创建生态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的速发展,还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引入生态城市理念,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环境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所以说,创建生态城市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规划设计中没有表现生态城市理念
我国现代化建设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更迟,在以前大规模城市化发展时,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以及资源浪费情况。尽管目前我国倡导环保发展,然而因为人们思想的落后性,生态城市理念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因此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体现。
2.2系统性、完整性不够
设计单位及人员在确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由于对系统性、完整性的设计要求缺乏考虑,使这方面的设计方案缺乏适用性,降低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提高了设计问题的发生概率。
由于未明确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规划设计的功能特性等,未给予其系统性、完整性足够的重视,降低了相应的设计工作水平,影响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效果,阻碍了规划设计的作用发挥。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3.1合理规划生态功能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1)对城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
可以说,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生态功能区划必须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和功能进行单元分划,并全面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决策。当前,在生态功能区划方面,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数值聚类法。所谓数值聚类法,就是从整体城市规划建设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工业图、林地图以及规划图的叠加,对生态功能区展开合理分划。
(2)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土地规划利用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新城区规划设计,还是旧城区规划改造设计,都应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实行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此外,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还需客观考量城市环境条件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3.2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很多城市在实际的发展中都是依水、依山而建的,原始的生态环境物种较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方案拟订过程中,需要制订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大对于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结合城市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在充分融合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绿化工作,提高灌木、乔木等相应植物的比例,借助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绿色建设,将植物绿化和建筑设计相结合,不断提高城市绿色的容积率。城市规划环节还要有效运用本地的植被资源,更好地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很多城市生态建设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其自身的魅力。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园林,甚至盲目引进外来植被。但由于每个地区的生态气候具有差异性,外来的植被很难适应当地的环境,可能无法成活,甚至给本地的植被生存带来威胁。
3.3完善生态交通系统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如城市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及其管理系统。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能缓解私家车出行排污问题,同时间接减少制造业的生产量。除修建可达性高的交通线路外,还可通过推广公共交通使用优惠政策,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2)建立现代化的“互联网+”智能公共交通管理体系。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大数据应用应与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构建完整数据库,从而方便城市规划管理的数据调查,在落实设计时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城市建设更合理。
3)优化市民步行系统及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的美好生活住区,故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是规划设计的重点。
4)加强“无碳出行、低碳出行”宣传工作,通过广告标语、活动组织以及宣传教育,鼓励人们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各种措施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状况良好性,为城市建设效果增强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在提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优化其设计方式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具体措施科学使用的重视程度,落实针对性强的设计工作,确定符合实际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及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好地体现规划设计的潜在应用价值,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交通世界,2020(21):10-11,35.
[2]张志远.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要点探究[J].居舍,2020(18):97-98.
[3]刘晓静,赵斌峰.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6):106-107.
[4]田鑫,赵彬.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148-149.
[5]刘俊杰.关于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