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平
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00050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我国政府在市政道路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市政道路项目的安全性、适用性与使用寿命。所以,高度关注并不断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管控,提高施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随着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稳步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增长,城市现有市政交通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通行的要求,因此通过对道路、桥梁拓宽改造来扩大它的通行能力是比较普遍的方法。在这些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宽部分与旧路基之间存在的沉降程度不同,这就势必发生道路面层脱空,从而造成路面产生裂缝,给施工整体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道路改造施工案例,进行路基的受力变化对路面结构纵向开裂的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路面,路基
前言:
本文结合某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市政工程新旧道路路面衔接段产生裂缝的原因,并从路基与面层施工两方面,探讨了道路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1.结合施工现场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
1)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第二标段为南北向主干路,设计起点桩号为K2+600,设计终点桩号为K5+200,道路全长2600m,规划红线宽50m。道路等级属于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施工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箱涵及管涵工程、电力工程。
2)道路结构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抗震设防烈度设计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横断面设计采用中间4m绿化分隔带,两侧各13.75m车行道和9.25m路侧带,路侧带包括2.25m路侧带、4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人行道内设置1.45m树穴带。设计速度50km/h,双向八车道。道路车行道均采用1.5%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路侧带采用2.0%的内向坡。
3)道路基层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a.道路填方路基边坡采用1:1.5;挖方路段边坡采用1:1。道路两侧未开发路段设置0.5m土方路肩以保护路基,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采用30MPa。
b.地基处理。根据场地工程地质钻探报告,道路所在区域地下水位较高,路基作用深度范围(路槽下80cm)土质所处的干湿状态为中湿~潮湿,地基回弹模量小于20MPa,且工程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所以应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法如下:K2+600~K3+100段,道路填方较小,将旧路路面结构层挖除后,路槽全断面换填80cm厚粗粒料。K3+100~K5+200段,道路填方较大,拓宽路基清表以及旧路路面结构层挖除后,全断面暂定换填80cm厚粗粒料,分层碾压。道路K2+560~K3+960现状东干渠进入太茅路道路红线范围内,本次施工时将此段东干渠改至距离道路红线2m以外,施工时应将旧渠砌护、渠底淤泥挖除,若旧渠处敷设管线设施,应按专业的地基处理,若旧渠处无任何管线设施,按道路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地基处理。路基施工前应进行清表处理。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且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垃圾土等压缩性较大的土填筑。填土内不得含盐渍土、淤泥、有机土、草皮、生活垃圾和农作物残根等杂物,若有此类杂物,填土前应予以清除。填土时,应用同类土填筑同一路段。
4)该项目改造工程第二标段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结构,见表1。
表1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结构
5)道路面层产生裂缝的原因。导致旧路拓宽改造工程路面出现开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新老路基沉降不同。我们从以下五个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a.路床土基地质条件差,造成加宽部分路基底部土基和原有道路路基底部土基因荷载的增加发生沉降存在差别。
b.加宽部分路基所用的填筑材料的压实度、含水量控制存在误差,使加宽部分道路发生沉降。
c.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施工工期都比较短,新建加宽部分路基固结下沉不完全,竣工后短期内沉降幅度势必较大。
d.局部软土地基没有进行处置或处理方式不当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
e.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旧沥青路面衔接部位处理不当造成。
2.裂缝的防治措施
道路面层出现裂缝是市政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病害,首先需要从施工工艺方面进行预防,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预防。
2.1道路拓宽工程项目中路基施工是关键
我们知道,道路基层部分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承受由路面向下传递的全部荷载。所以路基的情况决定道路正常使用寿命。在拓宽改造这类项目施工中必须对路基施工部分的技术要求适当提高一些。常规情况下这类项目会同时对原路进行加宽并将旧路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因此在改建项目施工中,处理好原有的雨水收水口连接管和雨水口砌体本身成为关键。现在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1)雨水口连接管和雨水口砌体本身的处理。在路基施工的加宽部分,新建雨水口连接管与原有雨水口连接管衔接部分,做好抹带或胶条安装。管沟回填时采用新旧路相同的填筑材料进行回填的方式。回填夯实的过程中,对压实度要求做到新建部分高于老路基部分的压实度(新建部分的压实度应达到不小于98%)。
雨水口砌体本身的砌筑要求和雨水口周边回填要求均做提高。在本工程中,要求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15cm,(GB50268-2008规范里要求采用轻型压实设备,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50mm)小型打夯机进行夯实,不得漏夯,夯实到压实度不小于98%。
(2)新建加宽部位的施工工艺需要注意的地方。分为两种情况:当加宽部分的路基土质良好时,清除表土后碾压密实即可开始加宽部分路堤混合料的铺设;当加宽部分的路堤土质不符合要求时采用换填级配砂石处理进行改良,然后分层碾压密实。
纵向搭接:新建部分与旧路搭接时,我们需沿路线方向将旧路分台阶开挖,首先把旧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纵向铣刨开1米宽左右,将铣刨的废料清理干净,露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然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或玻纤片,与新建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形成2米宽的纵向搭接。
面层摊铺沥青混凝土时,首先在沥青混凝土旧面层接缝处均匀涂刷粘层油,再摊铺沥青混凝土。因与旧路面已形成冷接缝,所以振动压路机第一遍碾压采用静压模式,只碾压到离接缝30cm处,在接缝处产生挤压效果,第二遍(后退)在原路线上采用振动压实模式。
对于加宽部分路基填料的要求:为保证与旧路基形成一个整体,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应该使用与旧路相同的土质,并且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
2.2市政工程中道路工程面层施工的控制与保养。
除满足碎石级配等原材的要求外,还应注意摊铺过程中机械操作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混合料离析:
1)在进行摊铺时应做到摊铺机整幅推进,一般情况下以一个车道或者两个车道宽度为宜,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
2)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在进行正常摊铺之前,需要检查虚铺厚度,确保两次摊铺路面的虚铺厚度相同,与设计基准线无太大差异。
3)为减少施工横缝,摊铺机要按照试铺阶段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不得随意加快或放慢摊铺速度,一般2~6m/min。
4)每天摊铺前要对熨平板进行预热,温度不得低于70℃。
5)摊铺好的沥青混混合料在未压实前,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踩踏。
6)雨天不得进行摊铺作业,沥青混合料遭雨水淋湿后应该废弃,不得使用。
通车后,路面出现开裂现象要及时进行处治,防止因路表水渗入路面而造成结构层严重的损坏,在出现裂缝病害后,及时用热沥青等灌缝材料处理,防止雨水、雪水下渗。对缝宽大于4mm的裂缝,必须使用铣刨机铣去开裂的沥青面层(宽度一般在50cm~100cm),将基层顶面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洒粘层油后恢复面层,当恢复面层时选用比原有路面使用沥青混凝土中石子粒径小一个规格的沥青混凝土。
结束语:
道路是城市交通和物流的基础,新建道路项目与原有路网的有效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新旧路面衔接段出现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市政道路工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严抓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艺,从设计和施工方面不懈地研究和总结,在工程施工中应从路基、基层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到原材料控制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才能减少这种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3]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4]陈宏亮.市政工程中沥青面层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4,4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