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强
大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36610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升级,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多行业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发展建设的应用相对广泛,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的场所也逐渐多样化,其中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实践较为普遍,在学科引领下,通过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激发乡村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国家一号文件也在强调要加强农村的规划建设,逐步改变城乡建设与发展是重要战略布局,城乡建设项目要保护好、延续下去。
关键词:园林规划;乡村景观;景观保护;传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强劲,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是人们最早居住的环境,因此,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自然景观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
1.乡村景观保护的重要性
农村景观是自然环境中最原始的自然景观,它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保护乡间原有景观是园林规划工作者的现实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在自然景观中进行休闲活动。所以对乡村的保护与建设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情感。与此同时,农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能吸引城市居民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保护和建设农村自然景观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2.乡村景观保护的现状
伴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开始自觉地保护环境。部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改进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值得借鉴。同时,国家也将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包括改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取得良好效果。并且这一良好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从而促进了乡村景观的保护。
3.乡村景观保护的原则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靠设计者的想象力,更要有合理标准的基本原则,以有力地保护乡村景观。
3.1多方面平衡统一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主要是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应该是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规划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南澳县青澳区东南部的西兰村,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设计师的灵感。设计者应综合各种因素,统一乡村景观,平衡各方面条件,在创作和施工过程中给予观众视觉享受。
3.2合理开发,着重保护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既包括自然景观的建设,也包括人文景观的建设。作为乡村社会长期发展的一部分,人文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对当地人文历史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十分珍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形式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自然景观受到地形、气候、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强烈影响,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一致性,抓住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差异,进一步凸显地域特色,展现独特魅力。尽可能地避免对历史文化设计形式的偶然模仿和抛弃,仅凭主观判断塑造景观,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道而驰,降低了城市景观的审美功能。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美学重点,也是对人造自然的追求。在设计层面上,如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真实自然的抽象和归纳,那么乡村景观的美学意义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也就是说,人造乡村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其原有的特色。
设计上,应能限制想象空间的集体无意识,充分利用原貌特色,同时乡土景观的原貌特色又是人的客观存在、普遍情绪的再现。对于农村景观的延续,不应由设计者强加,而应在充分挖掘当地独特自然元素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者能够利用乡村建筑的空间装饰。农村的风景很大,给人以清晰的神圣感。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设计景观,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用乡土建筑来装饰,要在空间平面上进行装饰,则可直接用当地材料建造,作为装饰乡土材料,既能巧妙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看起来不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感觉,但也能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给人以愉悦、自然的感觉。用自然植物来营造空间骨架一般而言,自然植物的种类随高度而变化,它们的生长也受自然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自然植物的密度不同,空间感觉也不同。如能将乡村景观设计师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中,灵活选择植物品种,充分利用其形态,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与物理空间。
5.乡村景观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5.1保护现有自然景观
经过多年的地质变迁,自然景观得以形成。各区域景观各不相同,很有特色。现代化的园艺场也需要全面发展,适应当地条件。所以,保护地方自然景观,利用地方自然景观进行园林规划,是一种良好的规划理念。
5.2传承历史,延续文化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应注重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使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特色与民俗传统,大众文化与历史遗产的原创性特点是经过长期积淀而传承下来的精髓,因此,应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提高景观多样性。
6.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
6.1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农业活动是农村生活的重要特征。农村地区的融合可以指导景观规划设计:了解近郊农业活动和农村传统农业,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区域农业活动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举例来说,计划在乡下设置一个草莓种植园,把它作为一个景观环境。参观者可自行采摘草莓,以获得最新鲜的果香。这一方面能为景观设计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景观规划中体现农业活动,既保留了居民传统的耕作方式,又丰富了景观。
6.2乡村景观的要素构成的研究
在景观规划中,乡村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要素。人文景观虽具有人类长期活动的特征,但其发展权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进行开发与管理。在这些景观中,乡村人文景观首先体现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和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地、鱼塘、果园、郊区等,体现了农业发展的经济景观。
6.3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从景观规划来看,乡村被规划成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板块,为游客提供一条龙的吃、住、行服务,在此基础上,不仅不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满足游客的生活需求,乡村家庭提供的农家乐保留了原有的乡土风格,居民生活依然正常。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地实现了景观设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人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设计强度,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保护人文历史和人文风土,进行优美的景观建设。如果没有保护与整合,盲目的建筑就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就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设计者与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许娟.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延续设计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08):27-28.
[2]李福龙.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延续设计探究[J].居舍,2018(10):103.
[3]陈萍.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J].吉林农业,2018(03):99-100.
[4]蒋锐.分析城市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延续设计手法[J].花卉,2017(14):60-61.
[5]袁静,唐红.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J].现代装饰(理论),2017(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