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新变革

发表时间:2021/7/1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5期   作者:傅焱
[导读] 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能够更好体现新时代国家规划治理思路与机制的转变。

        傅焱
        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能够更好体现新时代国家规划治理思路与机制的转变。交通规划在面临当前迫切的深层次变革,体现环境约束和生态底线思维、由设施规划向服务和政策规划转变、平衡交通发展与生态空间管控关系等勾画了新发展思路。规划技术变革除了努力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城市和社会问题。并坚持生态、低碳、效率、安全和服务人民、振兴产业的发展理念,期待交通规划变革在新理念、新需求、新层次等方面作出更多新探索。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新变革途径
        1导言
        新时代对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体系建设和发展路径等提出了高品质发展的总体要求。安全发展、高效发展、集中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由发展理念所引导,更注重空间与综合交通系统的协调和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更注重人与物的全移动性链、全过程的绿色、安全、高效和便利而且,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将会对经济和集约产生兴趣。传统的城市交通体系规划需要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背景下变革创新。
        2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的作用分析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规划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的目的是正常开展居住、工作、休息、交通四大功能活动。其中交通是建立居住、工作、游憩三者间联系的重要工具。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中,交通在各类规划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主导的城乡规划中,交通和城市规划具有相互派生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国土资源部门主导的土地利用计划中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规模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总量指标之一进行调控。在发展改革部门主导的主体功能区计划中交通的作用大多体现在国家与省级层面,主要起着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导引作用。现阶段,自然资源部按照“多规合一”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计划体系建设将主体功能区的计划、土地利用计划、城市农村计划等空间计划有效融合为国土空间计划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计划立法。从计划运行方面来看,国土空间计划分为“五级三类”其中的“三种”指的是计划的种类,分为与整体计划、详细计划相关的特别计划。整体计划强调计划的综合性,详细计划强调实施性。相关专项规划强调专业性,特别是针对特定区域和流域。空间规划体系调整使得土地利用规划的规模指标、城乡规划的空间坐标等得到有效衔接,但交通仅作为专项规划嵌入其中,且未明确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导致交通易因有专项规划而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被忽视,作用易被降低。
        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新变革途径
        3.1创新拓展不同空间层次交通体系规划重点
        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的体系,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该与之一一对应。然而,交通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网络性,同时需要以区域一体的视角统筹协调。因此,交通规划不能单纯地割裂为以行政单元为主体的规划,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中不可缺失的关键。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应当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差别化的空间发展需求,覆盖全空间、全要素。从区域、城市群、都市圈、市县、中心城区等空间层次,分别确定重点关注内容。
        区域层面应重点关注人和物的移动效率、互连协同、设施共享;城市群层面重点关注人和物的移动效率、空间联系效率、设施共享、网络一体化;都市圈层面重点关注人和物的移动效率、通勤联系效率、一体化服务;市县层面重点关注人和物的移动效率,中心功能服务圈、枢纽活动圈和社区生活圈交通质量、出行体验;中心城区层面重点关注人和物的移动效率、安全安心的交通环境品质。市县及更大空间范围的交通规划,侧重交通战略的研究;市县以下层次的交通规划,侧重交通体系、设施布局、组织协调的研究。


        城市群交通体系规划的重点:构建提高城市群竞争力的广域服务中心及其支持系统,规划空间组织、功能相关、低碳生态交通体系,构建体现空间关联移动性效率差别需求的交通体系。重点注意:加强城市群区域交通枢纽的门户功能,完善门户枢纽全域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群空间组织和公共交通走廊的结合协调,发挥多阶段轨道交通支持和城市群空间组织功能。提高城市群内部重要城市空间的交通联系效率。通过联络和发展效率的需求。
        3.2国土空间布局决定交通供给
        自然资源语境下的空间以物质空间为主,要素流空间也以物质化呈现。国土空间是城市和交通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其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决定了交通的走向和空间网络结构。从空间上来讲,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必须兼顾高效和公平两方面。一方面,为应对空间资源有限和生态环保的压力,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构建的交通设施需避免采用高资源消耗型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为满足社会各个阶层需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交通基础设施均衡普惠成为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不同的交通供给。城镇空间需给予更高强度、更多样的交通供给;农业空间需基于自然资源本底环境,提供理性与精明的交通供给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生态空间需根据空间保护类型考虑降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这既包含交通占用土地资源与排放,也包含交通便利性诱发的人类过度旅游等活动的影响。
        3.3基于交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推动国土空间永续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规模拓展,区域空间结构因城市能级的变化,逐步由离散型演变为极核型,再由极核型演变为点轴型,最终由点轴型演变为网络型,与之相生相伴的交通供给模式最终演变为具有协同性、网络化的纵横相连式均衡分布[28]。因此,本文放眼国土,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以需求和服务为导向,重视城市节点的能级效应和交通与空间协同能力的发挥,突出交通功能和空间功能融合。依托交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将城镇节点能级的高低和交通与空间协同性的关系划分为4种类型。第一,城市能级低,且交通与空间的协同性低,考虑经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因素,决定是否予以交通优先或实行空间转向和尺度重组。第二,城市能级高,但交通与空间协同度低,城镇节点空间布局决定线路走向,交通规划方向为强化走廊支撑,优先满足出行需求。第三,交通与空间协同性强,但城市能级低,交通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和产业空间格局重构,交通规划方向为引导国土空间重构和一体化发展。第四,城市能级高且交通与空间协同性强,交通与空间动态耦合,交通规划方向为强调融合,提升城市能级效应和发挥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优势。
        结束语
        总之,交通体系计划是支持和制约国土空间使用、优化空间结构、调整空间组织关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交通发展战略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区域和城市政府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实施方案的决策依据。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差别化的空间发展需求,覆盖全空间、全要素。国土空间交通体系坚持生态、低碳、效率、安全和服务人民出行、振兴产业发展的理念,构建基于公共交通组织空间功能、空间结构及空间全要素交通支撑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支撑和约束、引导与管控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乔,黄建中,马煜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综合交通规划转型思考[J].华中建筑,2020,38(01):87-91.
        [2]李潭峰,郝媛,姚伟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交通规划转型思考[J].交通运输研究,2019,5(06):50-60+84.
        [3]韩雪松.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变革与实践[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01):31-36.
        [4]刘振国,常馨玉,贺明光,姜彩良.国土空间新形势下综合交通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运输研究,2019,5(04):6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