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鹏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290
摘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使命,科学城是创新驱动的重要科创平台,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群都在积极建设科学城。故有必要对科学城的发展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为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提供路径参考。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科学城案例进行分析,从科学城的功能、规模、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学城;功能组织;建设路径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使命,科学城是创新驱动的重要科创平台,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群都在积极建设科学城。科学城是以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及高技术产业、城市功能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城市或地区。科学城强调“产城研教”融合发展,科技推动产业转型。科学城的聚集效应提高了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辐射效应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群都在积极建设科学城,抢占科技创新高地,故有必要对科学城的发展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为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提供路径参考。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科学城案例进行分析,从科学城的功能、规模、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2、国内外科学城的案例研究
(1)科学城的发展历程
科学城经历了研究园、科技园、科学城三大发展阶段。研究园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苏联与美国,以专门设置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为主;科技园发展壮大于1980-1990年间,是以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及高技术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城市或地区;科学城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发展,基于产业园增加了城市属性,强调“产城研教”融合发展,聚集效应提高了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辐射效应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科学城的规模
国外科学城规模一般较小,一般为10km2左右,主要布局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和部分配套,一般没有布局教育和产业化功能。如英国哈维尔科学和创新园(HSIC)面积约3km2、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综合体(J-PARC)面积约1km2、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面积约12km2。
国内科学城规模普遍为数十平方公里,核心区一般为5km2左右。国内科学城承担科研、教育、成果转化、产业化、配套等功能。核心区主要布局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企业和部分配套。国内科学城核心区的功能等同于国外科学城的功能。如上海张江科学城总面积约94km2,核心区面积约5.3km2;合肥滨河科学城总面积约102km2,核心区面积约6.8km2;北京怀柔科学城总面积约41.2km2(扩容前)、核心区面积约2.9km2。
(3)科学城的空间布局与建设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粤港澳大湾区也正在布局打造一批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城,这两个科学城的空间布局具有典型性。
深圳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km2。其中,建设用地约31km2,非建设用地约68km2。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一心”即光明中心区;“两区”即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绿环萦绕”即科学城蓝绿活力环。科学装置集聚区空间布局为“一主两副”。“一主”即大科学装置集群;“两副”即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2]。
深圳光明科学城自2018年开始谋划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2018年9月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形成初步体系;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空间范围扩大至 99平方公里;2019年1月,光明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脑解析和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配套土建工程项目正式动工;2019年3月,启动区土地整备正式启动签约;仅用时22天,签约任务全面完成,25日深圳科技馆落户光明科学城;2019年6月,配套工程开工,人才保障性住房、智慧公园和市政基础、光明云谷一期(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人才住房、学校、医院、创新产业空间)配套。2019年11月,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大学等重大科研平台落地光明区,标志着光明科学城进入了由硬件基础建设到软性学科建设的“双轨”时代;2020年3月,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性校区(光明)启用、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地、中科院深理工附属实验高中共建事宜签约;2020年8月,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26项工程动工建设;2020年9月,高校研究人员入驻、科学公园动工。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规划总面积53.3km2,总体空间布局为“两心、一轴、八区、一带、一园”。“一心”即大装置创新中心、企业创新中心;“一轴”即象和路创新中轴;“八区”即8个功能混合的创新单元; “一带”即环湖绿带; “一园”即南部巍峨山郊野公园。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历时较久,经历了高新区、产业园、科学城多个阶段,2001年,设立松山湖高新区( 72平方公里);2005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文化、高校教育等公共配套建设;2006年,东莞生态产业园31平方公里;2007年,确定中国散裂中子源将落户东莞;2011年,全球招商会、投资促进机构年会、学术研讨会、人才入驻;2012年,华为终端总部基地选址位于松山湖南部环湖路以北,同时散裂中子源项目动工建设;2014年,高新区与生态园合并,1+2+N(一轴线+两核心+周边镇)空间布局,建设旅游配套、住宅、金融、计算机、创意设计;2015年,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建设;2018年,建设6.5年,散裂中子源项目一期验收投入运行(400亩土地)二期留用600亩,同时莞惠城际铁路贯通、松山湖绿道系统改造,新建学校、医院;2019年,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正式举行动工仪式;2020年,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3、总结与启示
(1)功能组织
科学城在功能上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城市地区,一般需具备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服务配套等多重功能。围绕科创人才,建设“大装置、科研机构、院校、服务平台”,是科学城的建设重点。
(2)发展路径
科学城的发展路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依托大科学装置培育研发平台[3],引入高等级科研机构,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阶段;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研发与产业联动,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创新孵化载体阶段;强化本地龙头企业资源整合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升级,通过创新集聚优势吸引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阶段。
参考文献:
[1]王云,杨宇,刘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视野与理论模式[J].地理研究,2020,39(09):1958-1971.
[2]孙婷. 新一代科学城功能与空间规划——以深圳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总体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9.
[3]曹方,王楠,何颖.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路径及思考[J].科技中国,2021(02):15-19.
作者简介
刘丽鹏,男,1988年7月,学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