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雨水花园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5期   作者:张昊
[导读] 文章从雨水花园本身入手,探讨其建设价值、功能性以及现有建造类型,进一步讨论有关的景观营造方式。

        张昊
        上海龙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442

        摘要:文章从雨水花园本身入手,探讨其建设价值、功能性以及现有建造类型,进一步讨论有关的景观营造方式,包括合理确定栽种植物与总体形式规划、后期管理,并从径流量及径流污染的方面分析植物配置。
关键词:雨水花园;植物;景观营造;渗透

引言:房地产项目中的雨水花园是基于LID理念及工艺,建设出的雨水管理工程,可汇集自然降水,并仿造生态自然循环,使冗余雨水渗入土壤内。植物是构成雨水花园的关键因素,兼顾雨水管理以及优化场所观赏性的功能。
一、雨水花园+
(一)概念及价值
        雨水花园是借助自然生态原本存在或通过人工处理的坑洼汇集,采集自然降水,而后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及种植的植物进行过滤净化,逐渐沉淀获取到较为纯净的水源。雨水花园兼顾防洪控水功能的同时,也能和城市景观相得益彰。在建造其中的植物景观,能实现多次利用自然降水,节省固有水源的应用量,另外,提供景观的同时,也能调节降水形成的径流,继而补充蓄洪设施,满足当代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我国全面提倡节约水资源,在房地产的建设领域中,绿色环保是推进永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各地区在开发及设计房地产项目中,纷纷参与到雨水花园的建设,在实际考量构建中,不可仅分析某一方面,应当综合协调本地可涉及到的整治问题,以求生态及社会效益、经济层面聚能相互融合,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推动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协调性发展。
(二)雨水花园功能
        雨水花园最突出的功能在于高效快速完成自然降水的渗透,除此之外,其还具备其他功能要点。包括:其一,可以高效吸附径流内的大部分悬浮颗粒,尤其是重金属物质极为重要;其二,借助数个凹凸不平的坑洼,可提高蓄洪减峰的程度,由此缓解常规蓄洪大堤冲击压力,维护河流下游地区河道及建筑;其三,可以使水流速度放缓,弱化降水对于土地的侵蚀,提升环境复原的效率等;其四,在部分渗透水平高的区域,能直接进入地下,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其五,借助各类植被,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构建出较好的生态区域,为部分动植物予以生存的条件;其六,从雨水花园的总体形态上而言,其类似于小型的湿地,能调节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对优化本地气候生态起到积极作用;其七,整体构造简单优美,可以看作城市建设的补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能带给居民耳目一新的体会[1]。
(三)雨水花园类型
        根据雨水花园实际发挥的功能性,总体能分成两类。一方面,调节雨洪,此种雨水花园的整体构造,根本意图是渗透降水,对蓄洪设施起到辅助补充的作用。总结架构简单,构建难度低,通常用在原有污染程度不高,总体环境状态较优的区域。另一方面,控制水流范围内的径流污染系数,此类雨水花园能降低水体污染概率,提高水质,一般用在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以逐渐改善水资源。
二、房地产项目雨水花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一)雨水花园使用植物
        首先,在建造雨水花园中,对于植物配置的考量,本土品种是首选,而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及整体的层次感、新鲜感,可合理添加其他地区的植物,具体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状态和附近生态,保障植物搭配的合理性,以彰显出此类建造工程的去污效果,使其可和周边风景相互融合协调,成为优质的观赏点。营造设计中,确定植物种类是需要投入较多精力的。通过对海外以已有的雨水花园分析,在建设技术和植物搭配、培育方式等均展现出较多的经验,实际应用的植被无过多限制,但全部选用品种均是经过驯化处理后,才能在建造设计中将其纳入到考虑的范围。此种挑选植被的手段,可以有效维护雨水花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并避免被外来物种打乱原本的生态体系。
        其次,需挑选根系发达且净化水平高等优质的品种,植物本身能净化降水,控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以把降水内的部分污染物加以降解及消除。植物的去污能力依托于:一方面是光合作用,植物可吸收磷及氮等多种元素;另一方面,借助植被根系,把吸收到的氧气转移到基质中区,此时在根系周边会产生有氧及缺氧两种状态的区域,同时在其中存在未处理单元,让具备好氧、缺氧及厌氧特征的微生物均能拥有合适的存续条件,把对各类微生物的降解处理突显到最佳状态。另外,根系对污染物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特别是影响植物自身吸附能力的重金属物质。由于植物根系比较打发,促使植物整体发育效果极高,茎叶长势较好,此类植物原本的吸附效果相对优质。而在雨水花园建设中,吸附效果是确定植被的关键指标[2]。此外,降水量较丰富的季节中,水体流速相对偏高,而根系更加发达的植被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再次,应配置兼顾耐涝与抗旱的品种。雨水花园内的水资源分布和本地降水量有直接关系,所以可能会发生满水与枯水循环交替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植被期间,需首选本地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且效果相对较好的植被,有效保障植被的存活率。此外,若植物本身无法独立吸附净化污染物,则会降低其抗病能力,因而,需种植抗逆性能力更高的植被,并降低后期养护的成本费用。
        最后,应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情况,不同的植被组合,所展现的净化效果也有差异,可以使根系泌氧性存在差异的植被缓和种植,由此构建复合型的植物床,继而把有氧及缺氧的微生物进一步细分,构建多样化的生存条件,提高降解氮元素的效果。此外,草本及木本的植被可以合理搭配,提升景观总体的层次感,优化雨水的观赏性。对于植物的选择,均能参考上述内容,同时现有的有一定抗涝与观赏性的草坪、花园等,都有机会成为雨水花园。
(二)雨水花园使用维护
        一方面,对于渗透效果逐渐下降的现象。雨水花园在投入使用后通常会发生渗透速率下降的问题,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降水径流会带来诸多的悬浮物,逐渐积累,导致土壤内的缝隙被堵住,导致土体渗透能力被削弱,造成雨水花园的应用周期缩短。

根据有关理论分析表示,在雨水花园内栽种植被,会使实际渗透率不会因实际应用时间的推移,出现过大变化。但此种情况应当只是特殊情况。若遇到降水时间短但强度大的时候,流入的效率如果超过水体渗透的效率,出现溢流现象是难以避免的。统计我国现有建设的雨水花园中,堵塞及积水等不良现象时常发生,究其原因,不只是前期设计及建设操作欠妥的问题,还可能存在后续运维管理力度不足,容易形成堵塞的杂物未能及时清理,或者是降雨形成的径流量过大,原本漂浮物较多。另外,部分植被死亡,扩大裸露出来的土体面积。一般情况下,在栽种植被的土壤中,会因为根系发育活动以及各类无脊椎生物,使得土体不断变化,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堵塞问题。对于渗透效果不佳的问题,需及时探究成因,组织场地改造[3]。另一方面,卫生条件问题。若雨水中很有大量的氮磷与污染物,长时间积累,会形成异味,并吸引较多的蚊虫,导致为卫生环境实际品质均下降,提高由此产生的传病概率。对此,需先处理积水,同时调整雨水花园原本的设计沟通,提高后期管控运维效率。此外,还应注意安全方面的防护,如若植被发育效率高,且把低洼区域覆盖,为此,可设置警示牌。
(三)植物景观形式规划
        雨水花园的总体形式设置通常和其设计构图及观赏风格建设相互协调,包括上文提到的自然式及规则式。而从平面布局的角度来看,能分成三种形式。首先,斑块式,此类景观营造方式能突显出环境的多元化及丰富性,同时设计发挥的功能相对偏多。但项目运行缺陷是构图规划难度高,且如果处理不妥当,极易导致整体布局混乱,降低雨水花园的观赏性。原本应具备的生物多样化优势,产生反作用力,导致园内群落逐渐出现退化的情况,导致后期于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较高。其次,条带式,该种景观形式通常与雨水花园的实际架构交相辉映。比如万科研究中心,便布设直线条带,符合场所的功能性。而天津桥园则采用曲线条带,可以突显平面构图效果,并形成明显的秩序性,促使群落退化速度放缓。但确实际缺陷是植物景观总体缺乏灵动感,过于固定拘谨。对此,可适当搭配斑块式的结构设计,以缓解原本刻板的形式感受。最后,覆盖式,此类景观形式多用在大规模的建造项目中,可起到净化降水的效果,并放缓径流的速率。植物景观总体通常呈现简洁、广阔等特点,会带给人们事业开阔心情舒畅的感受。但缺陷为景观形式比较容易设置成单一的状态,人们身处其中,缺乏新鲜感。对此的处理方式为在建造区域周围及中心区域,设置修饰及隔离带,可借助在湿地内部设置人工种植岛,而在边缘周围区域,添加板块式的设置形式,以提高景观近景的丰富性。其中,大规模的生物滞留区域内设置波形景观,而中部可栽植乔灌木类的植被,以提高花园总体空间的层次性。在边缘区域增加藤蔓类的植被,用于装饰矮墙,也能布置斑块形式的花镜,以提升景观的多元化[4]。
(四)控制径流污染配置
        该类雨水花园可建设在多种场所中,例如停车场与道路两侧等。该类场所容易受到降水污染,且一旦出现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因而在确定植被品种期间,应配置吸水效果较高的植被。雨水花园景观营造过程中,能借助人工湿地处理手段,借助对动植物和土壤的合理运用,满足净化的设计意图。在配置植被期间,在自然式湿地四周,一般会存在大范围的芦苇等品种,而如果是规则标准的人工湿地,在沉淀池周围能布设阶梯式植物床,并栽植湿生植被,并且在池塘内,能配置具有明显限制性的植被,此类物质能使水体表面的大部分物质逐渐沉淀,并能处理水体内的有机污染物。自然模式的湿地边缘地带,可配置适宜的带状植被,此种营造设计方式,既能有效消除有机污染物,又可以构建较为优美的风景。合理增加长期不枯萎的湿生植被,保障全年的净水效果,促使水体品质得以逐渐改善。对于水体流动速度较低的区域,植被能选择睡莲等类型的植被,提高整体的观赏性。而如果是规则模式的湿地,应基于各类备选植被实际的净水效果,把多种植被布置在雨水花园内的不同区域中,水体内可养殖适宜的鱼等,以提升花园内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增强整体的净水效果,以发挥出雨水花园的建造价值。
(五)基于径流量的配置
        基于调节径流量的配置手段,需先分析雨水花园的根本状况,部分雨水花园建造在住宅区内,而部分雨水花园则安排在公园内。若花园的建设规模较大,则在其周边会产生比较平缓的洼地,此种景观营造设计方式,和常规的绿地建设有形似之处。此种用于控制径流量的设置,能在降雨后成产生蓄水湿地,以有效缓解本地普通排水设施的压力,并能承担部分降水的处理工作。而在晴空万里的天气中,此区域则变成可存在恰当坡度,并起到给土地遮阴效果的草地,为居民的室外活动创造优美的区域。比如,设置条状的绿化带,能顺着道路布设,利用人工处理,扩大绿色带的宽度,总体需形成坡度。同时,每隔一段长度,需布置墙体,以隔绝冗余水体,提高整体的截水效果,为雨水渗入地下预留出较长的时间。降水全部身渗透完成后,原本的绿地变成居民活动的空间,小憩、散步、玩耍等。虽然此类雨水花园未进行现代化的处理构建,但依旧有较为实用的功能,可以获得本地居民的偏好。此外,调节径流量和观赏植被有效融合的配置方式,由此建设的雨水花园能应用在营造办公环境及商业气氛等。该种雨水花园通常规模较小,或设置成狭长布设的方式,面积会相对偏大。在景观设计中,需带给人们更为精致的感受,以适应实际的观赏需要。例如,把原本的停车场进行改建,使冗余降水由建筑物楼顶上,沿着主体结构的排水通道,流进雨水花园中。并利用砾石长廊,把花园两端衔接在一起,借此有效引导冗余的降水,同时提高花园本身的观赏性。若雨水花园建造之初,进入花园内的水体中包含污染物,直接在进水口位置的水池内,布置去污水平较高的植被,促使水池内的渗水量有所降低,让水量保持适宜的状态。若雨水花园内的水池建造位置较为集中,需加种禾本科等湿生植被及具备较高耐涝能力及观赏效果较高的植被[5]。
结束语:总之,雨水花园与居民生活有直接联系,通过实践尝试改进植物配置形式,基于统筹视角,缓解自然降水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护配置植被的发育效果,提升环境的功能性,构建出更为多元化的景观空间。实践设计中,需扬长避短,优化空间构图,发挥出雨水花园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丰彩,祝仁涛.新自然主义草本植物景观在城市雨水花园中的应用与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4):96-97.
[2]许志丹,冯傲.海绵城市视角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美国波特兰花园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14):40.
[3]闫霄雯,李俊奇,郭晓鹏.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和设计[J].环境工程,2020,38(06):170-175+251.
[4]张卫国.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之“雨水花园”的应用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5):99+101.
[5]乐文彩.海岛地区雨水花园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