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晗亮
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抓好规划工作先要遵循人本原则,改进村民的生活条件,处理村民日常生活过程中空间方面存有的不足,还应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空间规划,传承历史文化,对乡村的特色产业进行不断挖掘,推动乡村生产空间的发展。再次,在进行乡村规划时,需对村庄生态进行有效地维护。当下应对村庄在规划方面存有的缺陷是国土空间规划大形势下乡村规划工作要完成的关键任务。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体系规划;策略
1导言
目前,随着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乡村地区由于村庄规划缺失,而盲目建设,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无序拆建。做好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一方面,在规划过程中可以理清村庄发展思路,使村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好用、实用、管用的村庄规划,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部分脱离村民实际需求,村民参与不足
一方面,村民对村庄规划的作用认知不多,对规划方案的理解能力不足,参与村庄规划的深度不够,效果不好,未有效发挥规划编制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村庄规划专业性较强,一般乡镇工作者、村干部对于专业的图纸难以读懂,造成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参与度不够。同时,村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性工作,村镇基层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制约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规划编制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实施难。部分村民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存在误解,理解为自己拥有所有权,提供集体土地以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有难度,导致村庄规划实施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受阻。
2.2乡村风貌规划滞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我国更重视城市规划,对于乡村规划有所忽略,从而造成乡村风貌规划滞后。这种倾向至今仍未彻底扭转,各级政府对于新农村的规划还未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乡村规划仍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布局,从而使得农村发展缓慢。目前,多数农村地区无序建筑普遍、村民居住散乱,出现很多荒芜土地和空闲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特色景观遭到破坏、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整体乡村风貌较为落后,农村居住环境较差。
2.3村庄规划中产业架构较为单一
农村以农业为核心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处于边缘位置,其中农业中又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家禽为核心,制造业则以食物的粗加工、轻工业生产为核心,服务业寥寥无几。单一架构的农村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因为劳动力缺乏和村子生产能力低下,致使村庄产业缺少发展的推动力,从而给经济的增长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村庄的规划布局上缺乏整体性及长期性的规划,村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致使生活环境污染情况较重,再加上一味地寻求物质收入,致使农村的文化特色逐渐消逝。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策略分析
3.1明确乡村体系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乡村体系规划作为一种结构型规划,在宏观上发挥着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关系、划分村庄类型、村庄布局研究等作用,微观上为具体村庄的发展建设制定导则,提出禁止、限制、引导等空间管制策略以引导村庄有序发展。乡村体系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构建新时代科学规划体系的题中应有之意,一方面,乡村体系规划有助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等规划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的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体系规划中重要空间统筹功能还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完成更加全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3.2重视乡村旅游布局
第一,应以乡村经济建设为核心进行布局。在乡村旅游布局过程中,应将农村院落风光、历史文化景观、田园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自然风光等,与乡村经济建设相结合,以原有村庄格局为基础对农村院落进行整合,调节乡村田园与旅游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护原有的乡村田园风貌特色,形成居住功能、旅游功能、生产功能以及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布局体系。第二,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功能服务对于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设计与乡村发展相适应的功能服务设施,重视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布局。在乡村规划中,可建设农村综合体、公园、广场、公共娱乐设施等,以改善农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村的旅游环境,保证旅游资源质量,并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与旅游功能匹配的服务和娱乐设施。
3.3强化多领域多专业的合作
乡村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包括大量研究,例如,土地规划、城乡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建筑、景观、生态、产业、社会学、管理学等。当前的规划主要是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由专家参与村庄规划的制定。尽管城市和国家地区规划师通常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并且对不同的职业有所了解,但依然有局限性。因此,在制订乡村计划时,建议由不同的专家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学科中进行研究。
3.4村庄规划中制定用地的分类标准
在原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无论是城乡规划下的村庄规划,还是村庄土地规划都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村庄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缺乏有效地管理,不利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而城乡规划中侧重于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及农业用地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应制定用地分类标准。对村庄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构建用地分类体系。首先应先落实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以及农业用地三大用地类别。再对各类用地给予明确的含义,再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数据相衔接。此外对于历史文化名村和名镇,具备浓厚的农耕文明风貌,这也是村庄的发展历史和风貌的缩影,因此对于村庄的历史文化及风貌的保护用地,应予以法律保护。
3.5对旧居民点进行改造
首先,应避免进行大拆大建,造成严重的资源以及资金浪费。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成功案例和模式,不能在经济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拆村并居,以免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破坏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伦理结构和邻里空间组织,使得劳动者农耕劳作的场所割裂。其次,以新旧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传统乡村布局均是散居和群居相结合的方式,规模较小,但顺应地势,耕作半径适宜。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维持这种传统的空间布局,根据原有居民居住特点和结构,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原有农房和新的居民点之间可以形成完整的组团聚落。同时,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空间场所之间可以相互联系和沟通,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维持原有的生活氛围和社会伦理结构。最后,在乡村风貌规划过程中,应对原有的一些建筑进行保护,使得新建房与原有农房相结合。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节约资源,对有历史价值的农房进行保护。
结束语
总之,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应重视农村资源、生活方式、环境保护、文化习俗等,使得乡村风貌规划可与乡村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文化、旅游文化,建设美丽文明新乡村。
参考文献:
[1]范勇,尹可图.国土空间规划视阈下乡村规划的思路转变与技术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7):250-252.
[2]赵广英,李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技术改革思路[J].城市规划学刊,2019(04):37-46.
[3]江国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