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武
攀枝花市金沙国有林场 617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周边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而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由于自身独特的地形特征以及环境特点,其内部植树造林工作很容易受到各类客观因素影响,严重限制了造林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因此,文章首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植树造林的主要经验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具体造林措施。
关键词: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模式
引言: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中,其整体植被分布十分稀疏,有着显著的焚风效应,再加上整体降雨量相对较少,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几十倍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其成为了全球范围中的人工绿化的困难区,同时也属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很难在内部展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而在多年来的发展研究进程中,四川省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绿化造林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深入分析绿化造林的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造林模式,保证攀枝花干热河谷的绿化造林工作能够稳定开展。
一、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的基本概述
攀枝花市的干热河谷地带,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以及安宁河两岸区域中海拔约在1500M左右的区域中。整体干热河谷地带的土层十分瘠薄,土壤之中的有机物含量极低,再加上降雨较为集中,使得土壤之中钾、磷等活性元素大量流失,土壤中的总体养分极差。同时,干热河谷地带当中的气候特征主要就是干热以及干旱,并且由于雨水较为集中,地区的干湿季分明,特别是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这一时间段中,长达八个多月的旱季也严重影响了各种植物的生长,并且年度平均气温也高达20.3摄氏度,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但蒸发量却达到了2700毫米,在四月份到五月份中,雨水的蒸发量甚至高于降雨量二十倍左右,强烈的日照导致地表温度极高,厚度在40厘米的表土内部,含水量接近于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成为了我国热带西段当中的“孤岛”。早在1990年到1996年,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就已经开展了绿化造林工作,但其植物的整体保存率却不足10%,而在1997年,攀枝花市市委以及市政府,决定将干热河谷区的生态治理工程作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所在,在多年的发展时间中,绿化效果已经初显成效,基本改变了原本造林不见林的情况[1]。
二、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的主要经验
(一)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必须要遵循适地适树这一基本原则,而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多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中,探寻出应当选择适应性相对较强的木豆、密油枝、五色梅以及三叶豆等树种,同时,根据干热河谷造林区域中土壤环境的具体承载能力,更应当科学合理的配置好乔木以及灌木,尽量保证以灌木覆盖为主,乔木配置为辅,使得绿化造林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提升造林工作质量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造林工作,其在调查、审批、设计以及定植、整地、管理等过程当中,都应当采取规范化管理方式。并遵循提前整地、保土增肥以及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合理引入保水技术,将全面密植的绿化造林工作模式转变为宽带混交工作模式,将原本的全面植树造林,有效转变为适地适树,引水上山,水上山既有利益防火又能保证苗木生长用水,达到造一片活一片目的,等到绿化树林达到一定郁密度并且林地条件改善后,再实施相应的改造提升。
除此之外,在经营管理以及培养措施方面,也应当站在经济以及生态的角度上,全面施底肥以及追肥,在根本上提升苗木的生长质量,并且还要铲除防火线,在降低水土流失情况的同时,避免对原生植被产生破坏。
(三)强化后续管理工作
在绿化造林工作完成后,后续的管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其对于维护造林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强化护林以及巡山力度,避免出现人为破坏以及牛羊践踏等问题,重点是山脊部位以及重点造林地的周边部位,更要铲除防火隔离带,并积极营造出生物隔离带,对绿化成果进行更好的维护,特别是要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唤起群众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绿化造林的维护管理工作当中[2]。
三、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具体造林模式
在多年来的绿化造林实践工作中可以看出,当前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适合进行造林的树种,主要相思、清香木、凤凰树、攀枝花树等树种。而针对这些造林树种,就应当采用盆栽称重法来对其展开分别测定,明确其基本的耗水率、凋萎湿度、耐旱历时等指标,从而确定树种的基本抗旱能力,而在选择好合适的造林树种后,就应当进一步组成不同的造林模式来积极展开实践探索。
(一)攀枝花树种造林模式
攀枝花树种自身具备着十分优异的耐旱能力,并且对于土壤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攀枝花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这就使其在干热河谷地区中很适合栽培,不仅能够保证水土,还可以起到优质的绿化作用,并且其花蕊部分还可用来食用,花、树皮、根皮等部位还能药用,有祛湿之效。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其不仅环境温度较高,土壤中也十分匮乏水分,使得天然植被与人工造林的开展极为困难,这时就应当将攀枝花作为恢复植被的主要植物,等到环境条件稍微改善后,在栽培乔木树种或是灌木树种,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植被的恢复,而在具体的栽培技术方面,就要采用长绿、开花相结合的树种混交繁殖方式,而在五月到七月这一时间段为种植的最佳时期,使其在栽培完成后就会进入到雨季,促进其迅速成长。除此之外,根据造林目的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可以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并配置一些灌木以及乔木进行修饰,从而起到更好的造林效果[3]。
(二)相思类树种造林模式
相思类树种,其大多为常绿乔木,在根、枝、干等部位都能够萌芽,有着极强的更新能力,不仅根基十分坚韧,也具备着良好的抗风倒能力,同时,相思类树种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氮,并且对于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其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正好与攀枝花干热合度地带的气候特点吻合,属于治理干热河谷的理想树种,而在雨季中采用相思类树种进行绿化造林工作,就能够克服土壤缺水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提升植被的成活几率。因此,在雨季造林的过程中,就要在阴湿沟谷等位置入手,尽量选择那些土层较厚并且阴坡的地段,优先采用容器苗造林的方式,而后再逐渐扩大种植范围,在具体的造林措施中,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当选择台湾相思等,并在坡面上进行固土稳坡以及封山育林处理,避免坡面受到侵蚀,保证绿化造林效率以及造林质量能够逐步提升。
结论: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造林工作,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需要展开不断的探索总结,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攀枝花就已经展开了造林工作,但其所起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为了完成这一工作,就要展开深入的学习,采取逐步推进的造林思路,深入分析干热河谷地区的主要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来提升绿化程度,同时,在造林工作中还要注意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建立起良性循环模式,在根本上优化水土资源,从而在提升防护效果的同时,保证造林质量以及造林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卓伟.杨树混交造林模式的探索[J].种子科技,2020,38(10):53+56.
[2]吴雪梅,陶洪波.“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探索[J].南方农业,2020,14(14):89-90+92.
[3]潘小峰,周小平.康乐县林木育苗产业与工程造林结合模式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