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景观营建研究——以阿克苏市东部新城街角绿地园林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王孜睿
[导读] 街头绿地是位于道路街道旁供行人或附近居民短时间休息的绿地。
        王孜睿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北京 100120
一、街角绿地的定义与一般特征
1.1定义
        街头绿地是位于道路街道旁供行人或附近居民短时间休息的绿地。较小的可为装饰绿地,只供行人欣赏;较大的可作小游园的一种景观绿地形式。街头绿地主要分为街角绿地和宽幅绿化带两种。从规范上来讲,街角绿地是属于公园性质的沿街绿地、不属于城市道路广场用地。
1.2一般特征
        街角绿地具备临近城市道路、出行通达便利、与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联系密切的开放公共绿地、大小从100㎡到1-2ha等特征。由此可知,街角绿地的一般性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这五点:①临街而建、②规模不大、③公共开放、④便捷联通、⑤广泛分布。
二、项目背景
2.1上位规划设计
        本项目涉及到的街角游园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苏市东部新城区。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山脉以南,是南疆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同时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依据阿克苏打造公园城市的战略规划和相关上位设计,需设置绿色空间密集的街角绿地,满足阿克苏未来打造公园城市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2.2城市空间格局
        阿克苏市东部新城是连接老城南城的重要纽带,其道路布局具有“三横三纵”的城市空间格局。三条横向道路横向拉接老城区与东城区,满足了老城为新城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新城为老城增添机会活力和创新力的可能;三条纵向道路纵向延伸东城、南城两大新区,奠定了两大新区强强联手、产业互助、功能互补,共创崭新的阿克苏城市名片的基调。本项目我们以东城为试点进行新城内部建设,展示阿克苏市乃至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新城形象。

三、阿克苏市东部新城街角绿地景观设计
3.1项目选点与分类
项目选点
        本次街角游园设计主要分布于主次路交叉口及次路交叉口。根据三横三纵格局、周边用地及人流量综合情况,我们在区域内选取了单个节点占地3亩以上(约2000㎡)的单个空间街角进行街角绿地设计,共计16组,36个节点,绿地总面积约8.8公顷。足够体量的单个街角空间确保了其内部可以植入所需的基本功能,连贯成组的街角绿地空间为公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项目分类
        依据以上思路和原则,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公园类型分布及服务半径我们将街角游园分为五种类型:①绿道驿站:在骑行绿道沿线节点设置绿道驿站,供骑行者休息、观赏和游玩、②童趣乐园:临近居住区、商业及综合用地周边设置童趣乐园,为周边带来活力与生机、③活力社区:在居住区较集中的节点处设置活力社区,方便居民健身活动、④文化舞台:在学校周边设置文化性质的街头游园,为附近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教育和倡导意义的公共空间、⑤慢享空间:在居住区、商业、综合用地等的节点处设置慢享空间
单个空间单元通过点线面的关系建立空间逻辑骨架,每个街角空间结构由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和街口形象展示区的基本模式构成,每个场地的设计依据不同主题布置,灵活转换。面域空间包括街口形象区、绿化隔离区、动、静态空间;线性空间包括林荫绿道、一级游园路、二级游园路;节点为各类游憩服务设施。


3.2设计理念与原则
设计理念
        街头绿地的景观设计不等同于简单的街道绿化,它是在喧嚣的城市道路旁,开辟出来的一块相对恬静、优美、适于休憩的“绿洲”。它首要的并不是尽可能高的绿地率或绿化率,而是尽可能的舒适和具有令人愉快的美感。本设计的主题为“七彩新东城,福瑞望天山。” 营造舒适度更高的空间,迎合现代人对感受和体验的需求的设计思路被贯彻始终。
设计原则
        在街角绿地设计中采取动静结合的设计手法,以满足休憩功能和活动功能的需求;从细节处入手,展现具有“阿克苏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秉承简洁大气、一角一品、一角一景的设计原则,使每一个街角都具备独特的可识别性;严考每一个街角的身份特征,保证每一个街角绿地符合周边用地性质、结合当地实际营造不同景观特色的同时投资适度;充分考虑后期养护的一系列问题,以易于后期养护为原则。 设计要点为让街角绿地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街头形象立面,打造开敞明快的主题展示空间展示新城街头形象;满足市民与游客对街角绿地的功能需求,每组场地内包括但不仅限于水吧、书吧、自助售卖机、自行车停放处、林荫休憩场地、林荫活动场地、WC、林荫绿道、游园路等设施;满足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主园路兼顾避灾通道及其导引,场地兼顾避灾据点,且保证两侧出入口可接入避灾通道,距离地质危险地带及洪水淹没地带大于500米。
3.3 绿道驿站街角绿地——营福驿站
        本小节以绿道驿站街角绿地的营福驿站为例,具体介绍阿克苏市东部新城城镇街角绿地道路景观营建研究。本项目中包含的三个绿道驿站街角绿地连接老城与新城,在整体设计上祥云驿站最具古典传统风韵,雪莲驿站最具自然与现代的美感,营福驿站的风格介于二者之间,融合传统与现代。三个驿站的独立与互通性让绿道的使用者在三个驿站穿梭时,可以感同身受新老城的变换。
祥云驿站位于老城与新城交界处,设计中运用拥有独特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表达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和生命力。雪莲驿站位于新城距离老城最尾端,雪莲是新疆特有的珍奇植物,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这组绿道驿站街角绿地街角的平面,依次对应雪莲孕育、绽放、盛开的形象,寓意纯洁与坚韧。

        营福驿站位于二者中端,驿站主题为“好营福,勤学艺”,寓意气序和畅,风俗善顺。
        营福驿站街角绿地组团由两部分,左侧地块连接商业区,作为新城窗口,设置了导视系统以及呼应绿道骑行的标志性雕塑,街角绿地的开敞空间引导游人进入后面的活动区域,铺装运用传统中国祥瑞元素,呼应“营福”的主题,道路左右两侧绿地中均设有方便骑行者停放脚踏车的自行车棚、自行车棚相结合的长廊以及供附近居民和骑行者休憩活动的凉亭、公共卫生间等设施。右侧地块连接居住区,作为密闭街角,为附近居民营造静谧的休憩空间。
四、小结
        城镇道路景观建设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方向,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绿的要求,同时要保证市民体验。街角景观的发展促进街头绿地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社交、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市民体验城市,形成城市意象的主要场所。环境意识提高对街头绿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完备街角绿地的配套设施成为建设关键,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增强的环境公共服务性需求。老年人、儿童等重要群体的城市生活需求发生改变,其集聚性带来的场地设施需求亦不断增强,在街角绿地营建中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增加无障碍和保障安全需求的设施。最后应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有意识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浓缩地域文化意识的中国传统主流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