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

发表时间:2021/7/16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张俊松
[导读] 在我国现今的工程建设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遍,但却有着更好的效果。
        张俊松
        37098319890820****
        摘要:在我国现今的工程建设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遍,但却有着更好的效果。故而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改善,希望对推广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造价;比较
一、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从初期阶段一直到工程结束都要进行造价管理。开展造价管理能够让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加了解工程进度,并实时控制工程的投资预算、设计预算、招标价格等等,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1、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关注重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中,忽略了建筑工程建设完成后的维修和保养,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日后项目维护成本不受到工作人员的控制,很有可能出现项目维护成本高于项目建设成本[1]。这样一来降低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和价值,造成了成本浪费。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忽视项目维护成本的原因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决策缺乏科学性。
2、对运营阶段的成本与函数研究较为欠缺
        虽然我国在进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对可行性也做了研究,但该环节较为粗略,无法给出精确的估计值,使得运营与维护成本的范畴无法准确计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只有正确且精细的成本范畴与计算方法,才能将未来运营与维护的成本计算出来,才能为建设阶段与未来运营维护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使得成本量化计算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3、造价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当前在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静态的方法作为基础,而且对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仅仅是依靠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为标准。我国当前的管理方法是监理制,也就是这是对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督进行负责,但是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会更加重视对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进行管理,这些都是我国当前阶段没有很好完成的部分,由于完工之后其质量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范围会出现失控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投资耗费。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
1、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最突出的优越性就是会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工程成本问题,这样做的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当设计者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工程造价与成本问题时,会在各环节中注重合理的、环保的、节能的方式与设计,对于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污染的环节会更加留意与避免。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提高了社会效益。
2、合理性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工程成本为基础开展的造价管理模式,因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使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可以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其中包括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和后期维修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实时跟踪工程成本的变化,掌握工程进度;还有利于管理人员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成本利用率,防止资源浪费。
3、全面性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时的重点在设计阶段,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非常全面。首先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决策阶段进行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最后,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竣工阶段和维护阶段进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三、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
1、工程管理时间跨度对比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时间跨度的长短不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阶段,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对建筑施工阶段进行控制管理的同时兼顾建筑设施的运营阶段。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建设和运维分离开来,不仅不能为建筑设施的稳定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还会因为技术信息交流不到位,为建筑的维护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仅涵盖了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和造价问题,还对建筑设施的使用时期和运营维护时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相较之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时间跨度更长,对建筑设施的管理也更加合理,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决策合理性的对比
        我们知道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注重的环节是工程的建筑部分,但面对工程后的运营与维护环节,此管理模式就算有考虑也是比较粗略的。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考虑的是整个工程的前前后后,包括工程建设部分和工程后的运营与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模式对降低工程的成本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3、设计优化的比较分析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将核心工作放在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环节,忽视了维护和运营阶段的管理,其整体管理思想很难达到工程优化设计的相关要求。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则可以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直到后期的维护和运营阶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更好的保证了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达到了设计优化的目的。
4、施工方案合理性对比
        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而言,由于受到项目决策阶段缺少科学性的影响,使得该模式的施工方案管理缺少一定动态性,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便对工程全部工序做出规定,缺少对实际施工过程的灵活调整,因此往往无法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则由于具有基于工程建设全周期的管理理念,所以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指定人员对施工、验收、试用期等阶段进行建设监督,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灵活性调整。因此,在施工方案合理性方面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更具灵活性与科学性,能够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及时调整进一步缩减成本投入,实现成本优质管控。
5、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对比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只注重于工程前期的成本管理,忽视了维护和运营阶段的资金与资源运用情况,很容易造成浪费与成本增加。由此可见,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行,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了从工程的初始阶段到维修阶段的全方位成本控制。在建筑初期,设计人员基于全面考虑会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方便了建筑工程维护与拆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节能、节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既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又满足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比着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要更加的完善和细致,也更适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故而,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的转换,是当下所不可避免发展趋势。唯有不断寻求创新,逐步淘汰落后的机制,才能在世界经济风暴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韦正善.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32):62-63.
[2]帅银红.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月旬),2014(09):20-21
[3]韩光富.浅谈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1):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