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3月9期   作者:卢杰 骆弟雄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对新能源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卢杰  骆弟雄
        中电建贵阳院纳雍新能源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对新能源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具有规模开发和商业化的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占比正逐年攀升,我国风能储量十分丰富,但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制约分布不均匀,风电场的组建也较为分散,给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篇文章将从提高风电场的综合工作效率角度出发,结合公司现状,对风电场集散控制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集控运行 管理模式 探索与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风力发电作为电力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风能分布存在差异,导致我国风电场的建设具有分散性,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各式各样。风电场管理模式大都采用的较为传统的分散管理,主要针对单个风力发电场机群,较为孤立,然而随着风电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响应速度远远滞后市场的变化,运行维护成本加剧,高效益与数量增长间的矛盾凸显。因此,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把握市场规律和适应市场新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依托现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如何组合优势资产?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如何加强风电场统一调控管理?探索出一条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关键。
        1.风电场集散控制运行管理模式的特点
集散控制管理模式由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控组成,这种管理模式借鉴了分布式控制系统模型,风电场集散控制管理模式可以将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内的多个风电场集中远程控制、实时动态监测、大数据管理、可视化交互管理,当集中控制中心和现场数据中断时,可转为分散控制。这种管理模式配置安全高效、灵活方便,不仅提升风场稳定运行,而且提高风电场设备可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风电场集散管理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1.1高内聚低耦合
内聚是指不同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内部功能模块的集成程度。内聚要求不同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明确自身的功能特点和属性,才能发挥出实效。集控运行管理高内聚的优点一是功能内聚,系统分门别类,职能划分更加细致;二是时间内聚,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三是统筹兼顾、独立运营,不同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内部的运作方式又相互关联,按特定的逻辑顺序执行,实现协同联动。说到高内聚当然也离不开低耦合,耦合不同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间的关联程度,低耦合的优势在于基本的数据信息共享,同一层次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之间相互不受影响,能最大限度的正常运转,当然这种关联必须是建立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自理”的十二字方针之上。集控运行管理的模式实质就是高内聚低耦合的嵌套,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高效的、不间断的完成各项业务,而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集控运行管理的最佳平衡点。
1.2大数据集成
风电场大数据是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对同一企业各生产区域风电场数据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利用一体化平台管理对数据进行共享、分析、处理与应用。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集散控制不再是点对点的单一模式,而是点线面结合的三维立体式服务模式,大数据为企业区域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依据。风电场大数据将加速推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之一,通过提高数据的加工,实现数据产业的增值。以大数据作为依托,风电场大数据一个重要特征是实时的设备检测、运行数据监测等数据传输、整合、分析、显示,通过数据优化分析,实现从电力设备监测预警,到事故诊断分析,再到事故隐患安全治理的无缝连接。以大数据作为依据,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生产指标优化、生产流程优化、运行方式以及市场调整等方面迅速做出响应,不仅提高风电场安全生产,还为合理的决策提供可靠平台。
1.3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投入生产中的要素我们统称为资源,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导,产能相对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自然资源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弱化,资源的整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资源合理的优化配置制约着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拥有关键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的人才资源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的发展中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集散控制管理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性。集散控制管理中人才是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人才资源是可再生的,是可持续性的技术资源;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数据和运行维护经验是可迭代的,是可持续更新的数据资源。建立和优化可传承的人才培养核心价值体系和基础数据库,从短期来看,风场资源开发短期内可迅速组建和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新人;从长期来看,技术更新迭代,设备老化的同时,逐步取代以厂家为主导的维护模式,实现企业运维的自主和技术资源的自给自足。
2)资源合理利用的科学性。科学性的主要体现一是管理结构调整,由传统的领导分配制度向流程管理模式转变,使得信息能上下迅速传达,以往臃肿机构、职责不清、冗余的状况得到改善,运转灵活,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人力资源的调整,随着风电行业迅速的崛起,风电场群逐渐增多,场与场之间不再孤力,集控运行向着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趋势发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得企业追求以增长总量和速度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向以依靠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带来的是区域化以及精细化的管理。三是物力资源的调整,缩短设备采购、调拨、检修时长,有效防范设备短缺带来的风险,提高风机可利用率和发电量。物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表现为物资管理摆脱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逐渐向横、纵向方式结合的多级管理模式跨度,发挥存贮的安全优势、联合优势以及区位优势。
3)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性。运用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方式,盘活优势资产,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
        2.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逐步放开,同一企业在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建立的风电场群逐渐增多,容量逐渐增大的同时风机机型也存在差异,因为风机机型的杂、风电场的分散,给运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风电场运行主要以运行检修一体化、运行检修分离、自主运行检修外包、运行检修外包等模式为主。一些模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弊端,如今,集散控制运行模式较为合理,当然集控运行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不足之处,本文将从集中控制智能化平台的搭建、资源配置要素的优化去探究:
2.1集中控制智能化平台的搭建与优化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助推了企业的变革,加速了电力企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的推进,加快推进集中控制智能化平台建设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目前,智能化平台搭建的难点主要有,在智能化平台搭建阶段,平台与业务板块的匹配度、适应性不高;在数据采集阶段,生产数据录入滞后,数据有效性的甄别不深以及完整性辨识不强;在数据应用阶段,数据内容、数据信息和业务应用的关联性较弱、转换意思薄弱,数据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分析的能力差,无法从数据中深度挖掘信息潜在的价值,造成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首先全面梳理企业信息,生产流程,保证智能化平台的搭建应覆盖全面,涉及安全、生产、物资、设备运行监测、教育培训、办公等业务板块的各方面,符合现有的管理制度和结构框架;其次现场单位对现有资产、台账、检修记录、物资消耗等应用数据及时更新、补录,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并对数据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甄别,提升数据质量,助力大数据发展;最后,信息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需要员工明确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关联,结合专业知识从数据梳理、分析、归纳流程中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出数据潜在的价值,以多视图、多角度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为问题治理、保障安全态势提供决策依据。
2.2人力资源要素的配置优化
在风电场运行模式的探索中,从人力资源来看,一是风电场人员配比不合理,人员可利用率不足,为有效开展业务增加了难度;二是运行维护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人才培养不健全,队伍建设周期较长,缺乏复合型人才;三是人员组织形式僵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引进专业素养较强的人才,解决人员短缺现状;其次,转变人才培养的思维模式,人才培养由单一化、专业化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转变,最终实现逐级分层,阶梯式人才发展战略,并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从长远的角度解决因人才流动,技术力量空缺等问题;最后,学习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对组织形式做出调整,可以采用立体式组织形式,从横向和纵向进行优化。横向优化就是整合分散在不同场或同一层次部门的人员和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协同合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纵向优化就是简政放权,调整上下级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3物资资源要素的配置优化
随着风电场设备老化,故障率上升,设备维护成本逐年增加,因此企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后期运维中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基本的业务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计划管理,而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全面预算与业务活动所需资源之间的关联失衡,未充分考虑限制业务活动的条件因素,不能有效的对整体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管理,突出表现在物资管理过于粗放单一,需求与实际偏差较大,采购流程繁琐,物资调拨滞后,以及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风电场后期维护成本升高,风机停机时长增加,总体发电量降低,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集散控制难以发挥其作用。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型,厘清业务活动,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物资需求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联系,实现物资资源、业务互动、预算的动态管理,从而降低物资管理规划中的盲目性、滞后性。一方面需求计划应结合现场生产情况,需求计划的制定是个复杂的过程,从需求满足能力、到需求优化能,再到需求感知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这需要我们转变设备有问题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运维思维观念,需要科学细致的评估设备寿命周期,人为干预规避设备风险带来的压力,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多种采购模式并举,采用询价议价、招投标等多元化方式,简化流程手续,规避采购中存在的供应链风险。最后规范物资管理应用流程,统一管理标准,区域间实行物资地点分布管理,数据资源集中调控,利用集控管理平台的优势,对物资信息实时动态跟踪,同类型资源共享,溢出资源共享,才能实现物资的合理调拨,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提高企业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1] 徐洪海. 目录?企业资源优化及合理配置[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9.
        [2]龙泉.风电项目开发降本增效研究[J].新能源政策与技术研究参考,2018(2).
        [3] 种刚. 备品备件管理和调度分析[J]. 电信技术,2013 (11):4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