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清
利川市忠路镇胡家塘小学 445400
【摘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很难帮助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自然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利用这些有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小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贴切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情境将学生吸引到问题分析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具备的认知能力放置在特殊化环境中加以培养,设置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与领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学生吸收信息的有效性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存在较大关联,因此教师要在问题情境创设期间全方位地分析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巧妙迁移。如教授“异分母分数减法”内容时,首先组织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算式,当学生不能计算出结果时自然地引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讲解减法计算的要点,贴切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做好教学活动准备。
二、提升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水平
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的价值和作用,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设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将自身的研究方向同小学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教师主动发现其中的重难点教学知识,了解其中存在的有效问题,并采取创设有效问题的措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如教师在进行“加减乘除”的教学时,可以积极主动地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创设一些基础的有效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保障学生持续进步.
三、创建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机制中,要求教师通过生活、学科知识的融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深入思考。一方面,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数学教材,将生活元素渗透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如黑板、书包、文具盒、房子、饭桌等,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在问题探究与思考中,体验数学问题解题思路及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调动学生基本认知,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这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应该学习怎么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单一地只重视学生的数学课业成绩,而不重视学生要如何将这些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就会影响数学的实用性,从而降低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甚至会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数学内抽象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教师上完了课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题海战术的练习,以此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因此,要想把生活化彻底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就应该在上完课之后,然后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而这些课后作业要难易适中,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再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
五、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强化学习体验
数学学科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强化学习体验,避免学生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学习中出现思维局限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基于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可引导学生深入、多角度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具有多元化思维意识,从而锻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其次,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其知识面,借此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再次,教师还应考虑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分层设计问题情境,确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知水平相匹配,继而发挥问题情境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力,使其高效率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六、加强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评估不能仅从考试成绩中得出结论,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具体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时钟”内容时,我们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时钟,并按要求把时针、分针、秒针定在教师指定的具体时间,教师结合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并记录到评估表中,以真实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通过全面评估,教师可从中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不足之处,如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感兴趣、学生难以针对问题有序开展实践活动等,及时反思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与其他教师探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途径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主动性思索,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谈成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2):1-1.
[2]徐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13):1-1.
[3]刘天晔.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孩子天地,2020,(8):2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