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秋
科尔沁右翼前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37400
摘要:我国教育界和旅游界已经展开了研学旅游此类议题,研学旅游的历史和思想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古代开始游学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近代的游学是在特定背景下所形成的救亡图存学习运动。研学游旅游是以培养学生们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结合相关历史和思想的总结基础上,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注重学生们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并且能够有效集中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行业和教育行业的共同发展。本文的研究从当前研学旅游的角度入手,探讨研学旅游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演变,以便能够助推旅游业和教育业的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游;历史发展;思想演变
引言:研学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和产业发展的相关热点议题。国内学者从旅游学、教育学等多个视角对研学旅游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基于当前国家政策基础上,研学旅游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并且各个学校也建立起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教学计划。研学旅游发展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的历史和思想总结也能够更好的把握研学旅游的发展规律,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形成。目前较教学环节集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以推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得益于现阶段各个地方都在建立一起研学旅游的模式,很多学校对于研学和旅游如何结合起存在混淆。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人对研学旅游本身的认识不够清晰。虽然地方政策的出台,使得研学旅行这一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教学相挂钩。但目前从研学旅游的个体化发展阶段来看,研学旅游大部分是以知识科普型自然欣赏性和人文历史性为主,主要是注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来展开的园区旅行互动。本文的研究就基于当前研学旅行的历史演变,探讨不同历史背景时期的研学旅行的特点和对当代延续流行的启示。
1.研学旅行的历史演变
1.1古代游学期
学术教育传统的学习方式最早出于《史记》,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游学是一种文化人通过异地旅行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在各地进行的文化体验。简单来说游学就是通过异地求职者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最早的游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文化中心极为分散,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呈现出了文化繁荣的景象。很多游学者通过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诸侯国和相应的人士的认可。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就率其弟子从鲁国开始,先后辗转于陈、蔡、楚等多个国家进行游学讲说,传达自身的儒学理念,率弟子游学过程中,在感悟深邃和体会人生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的贵族统治力量衰弱,官学教育的衰落和仰视之风。诸侯争霸阶段,各国诸侯都在不断的引进人才,使得各诸侯国上下十分注重人才,尤其是四方有志的游学学士。
古代的游学的发展实际是在隋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物质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从思想上来看,隋唐时期儒学、道学和佛学三教合为一体,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除此之外,隋唐时期还十分注重私学,并不断建立起了多样化的私学模式。隋朝开始就建立起了科举制度,以文取士的制度,打破了门第的界限,给更多学子求学的希望和参政的机会,这就使更多的人愿意爬山涉水,在体会地方情怀的同时不断进行学术的学习。很多学生在进行求学过程中,不仅局限于真实层面的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怀的追求。
游学兴盛的年代在于元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将科举制度废除,使得很多学子无法通过科举做官。这个时候元朝统治者又想开疆扩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这就促进了文化水平低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的游历进行汉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一些隐士不断接受和接纳游学学者进行知识的传授。当时的社会政局稳定,使得元代继承了北宋之后的儒学思想,并且很多少数民族开始不断的通过游学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元代时期的游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众多,当时的教育整体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但因为少数民族只是四处的游学,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1.2近代海外修学旅游期
近代游学模式的建设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关,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导致新政府固步自封,领土在一点一点的被割裂,逐步丧失了自身的主权地位。这个时期经政府为了推动自身的繁荣,为了和西方侵略者相抗争,展开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尤其是成建立了海外修学的旅游政策,鼓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于世界,进行救亡图存道路的选择。这一时期的游学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赴美留学,因为洋务运动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会派遣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其次是赴日本留学,甲午战败之后,国民看到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取得的相应进展,认识到需要探索和学习技术来获取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产生了日本留学的热潮。还有“庚子赔款”,当时的中国向英、美、法等进行赔款之后,因为法国考虑到想要扩大在华的影响,就与中国签订协议,要求中国输送相应的留学生。这使得这一时期的留学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也为当前现代科技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是留法勤工俭学者,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游学模式,五四运动爆发和新思潮的引入,推动海外修学,各国的留学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和对于西方先进思潮的学习,使得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1.3当代研学旅行期
当代研学旅行的形成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之前对党和国家建设是错误的摸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使得我国经济存在了诸多问题。这一时期加强了对留学生的派遣,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对外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教育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对物质的关注,更主要以精神的需求,追求体验式和开放式的教育。通过修学旅游可以使学生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旅游体验,还能学习到诸多的知识,1946年开始日本最早就进行了修学旅游,并纳入到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展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邀请学校组织学生们进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集体学习。我国的修学旅游起步较晚,最早的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注重全民素质教育,这使得修学旅游成为了一个专题和教育的一种过程。这一时期很多人将修学旅游作为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注重将修学旅游和教与学相融合。
2.关于研学旅行历史演变的思考
纵观上述研学旅行的历史,研学旅行整体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发生着改变,教学方式始终是以“游中学”为主。具体的变化是从古代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游学,不断发展到境外。另外在教育的功能上也在不断的转变,古代游学所处的社会背景复杂,加上科举制度并存时的教育功能及其复杂,不是简单的为了增长知识和陶冶性情,更多的是具备了一定的功利性。除此之外部分游者在进行旅游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广交闲适,取得做官创造机会。现在的旅游是以“救国之道”为主,为学习科学技术来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当代的旅游是因为社会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需求,研学旅游的功能是以学生们自身发展为主,注重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束语:
纵观上述,古代游学期、近代海外修学期和现代修学期等多种历史的变迁,可以看出当前的由研学的原则始终发生的改变。很多学校对于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也缺乏一定系统性的考量,目前的研学旅游环节,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旅游目的,要明确研学旅游过程,建立起相应的探究性。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研学理由真正的问题,不断的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性的项目,让学生们去体会研学旅游的意义,吸引学生们在旅行中边游边学。
参考文献:
[1]庞东梅.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202-203.
[2]王淑果,冯敬凯,张刘新,谢淇霏.“互联网+”时代下研学旅行平台建设研究[J].商展经济,2021(10):27-29.
[3]胡蓉,莫少雯.中国研学旅行研究热点与走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05):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