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21
【摘要】“教育之本,德育先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观念和德育实施的范围已经不仅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也包括现代社会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德育是为了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而德育教学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自我认知体系的建立。德育是学生教育的根本,做好德育工作,国家和民族才能得以长远发展和进步,社会才能更加秩序井然。
【关键字】德育;家校;合作
【引言】“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体系将德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展德育。中小学常规德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没有结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导致德育方法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理念缺乏创新等。学校开展的德育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全部接受,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教育过程产生了抵触感与厌倦感,这样不仅无法达成德育目标,反倒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学生的德育教学方面,需要进行有效并且及时的家校合作。
一、家庭中的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增广贤文》中有道:“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表述的正是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对每个孩子品德的影响作用。真正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地深深被影响的,是性格的养成的源头,需要认真对待并且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的品德和行为对孩子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在家庭的品德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一样,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变化。家庭中的德育是指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由成年长辈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核心就是品德教育。
二、家校合作下的德育教学
1.学校要引导家长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德育意识,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德育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参与或配合学校德育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方法和目标上一致性,保持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步性。学校要开展家庭德育讲座,邀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家长进行统一的建议和引导,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醒家长要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尤其是德育方面,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尤其是初中的学生,叛逆心理和好奇心很大,经常会因为好奇而做出一些行为,有可能会危及社会安定和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
3.学校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也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根据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家长及时作出沟通和建议,促使其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家长们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用正确思想和方法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要给孩子做榜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例如,新闻上曾报道一位爸爸带孩子坐地铁时,孩子跟着爸爸的脚步通过了检票口,而地铁工作人员并未发现。但是这位爸爸却让孩子重新刷了付款二维码。这位爸爸就是身体力行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在国外也曾有过相似的案例,是一位家境潦倒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乘坐公交车。公交车规定一米二以下的儿童免费。但是这位父亲却付了两个人的费用。司机笑说,我的眼睛也不是尺子,你大可以省下一份费用。但是这位父亲却回答,要让孩子知道他的真实身高,以及教给他做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父母身体力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比多少言语上的说教都管用。
三、缺失家庭德育的危害
1.近些年家庭暴力事件此起彼伏,这也是家庭品德教育缺失的表现。无论是亲眼目睹家暴的过程还是亲身经历过家暴的过程,这些孩子在长大成年后,对于社会和世界充满敌意,自身缺乏极大的安全感,在行为方面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可能会触碰法律的红线。品德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密切相关,而家庭品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会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当仔细反思并警醒。
2.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经常喜欢谴责别人的孩子往往在家也经常被家长批评;如果家长总是挑剔孩子的错误并不停的否定,孩子就会没有自信心,总把抱怨的话挂在嘴边;如果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交流缺乏柔韧性和方法,孩子就习惯性的产生对抗心理等等。问题的发现是开始,问题的解决是根本,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家庭,不同情况,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教育不同其他行业的一点就是,老师,学生,家长,环境等等始终都是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结束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清楚家庭、学校和社会在现代德育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经济水平差距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造成德育产生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势必会得到解决。我国德育的改善需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德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7.
[2]吴方红。《中小学家校沟通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6):1.
[3]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62一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