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
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442700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三教改革”,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优化教师能力结构放在了首位。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分析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对教师成长、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校本培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教育事业迈向现代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相对而言,为匹配技术发展的速度,自然需要对自身教育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革。而教师作为落实教育计划的重要人物,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将影响现代化建设实际质量。这表示,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新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积极的改进意识,对自身专业能力构成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加以改良,令自身更加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如果单凭教师的自我认知去整改,那么教师能力的优化升级无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匹配。因此,应该立足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设定一套新时期教师能力培养与专业化的促进机制。从目前看,国内关于教师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教书育人层面,虽然研究成果比较深人,视角却相对局限。
一、基于互联网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专业学习网络社区的外语教师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一个普通的教师、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相关的教育管理人员构成了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或团体,他们利用电子学习平台相互交流、合作,调查或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网络成员的学习能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任何学习活动都能够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平台上进行,活动的开展既可以采用同步沟通方式也可以是异步交流的形式。其次,以外语教师专业学习社区为基础的网络,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主导地位,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寻求和巩固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各类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很多教师在大学毕业之后,考取了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然后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后接受简单的职前培训就进入了教师系统任教。对学科教师而言,只有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丰富并统整学科教学知识,才能真正履行作为专业人员的知识使命与专业担当。但是其中有一些没有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总体的教育能力水平比较低。现在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自己对课程的思考,也不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备课,没有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是按照教师参考用书去教学,做题时,完全依赖于参考答案,没有自己的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单一,这就出现了一系列质量问题。一些教师虽然接受了师范类教育,但是大学毕业后,因为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对自身的要求逐渐降低,所以止步不前。现在倡导学习型社会,每个个体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己。
三、互联网+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校校合作”,促进交流学习
“实践共同体”的作用是帮助成员“在共同的实践领域中通过不断的互动去学习如何做得更好”可见,实践共同体作为“经验背景不一的人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志趣的集合”其根本的特征在于共同的目标、非正式组织、真实的实践情景、专业发展和知识创新。在各类型的学校中,教师团体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组织,教师数量和质量都尤为重要,教师可借助不同年级与不同学段的便利条件构建一个“教师实践共同体”,即教师团队可依据现实情况构建一个以“提高教学质量,分享教学经验”共同目标为导向的组织。现在,很多学校处于“单打独斗”和“自生长”状态,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都缺乏交流和融合,这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所以,“校校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途径,将每个学校的教师派遣到其他学校互换教学几个月,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理念,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二)明确教师能力架构,重视校内校外深度交流
教师能力提升现在正面临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自觉响应国家教改号召,积极参加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专业培训,保证自身熟练掌握的专业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并能够将其引入教育实践当中。在此环境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其次,有效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事业发展为引导,利用信息化竞赛、学习培训及教学研究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借助校内外协作交流的模式,加强教师对于信息处理与制作能力。社会各结构应与学校强化合作,建构协同制作教师学习资料、协同建设教育平台以及协同展开图像处理的新格局。明确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同时还可借助培训、论坛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成效。
(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网络化的教育思维
伴随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发展更新,以及基础教育设施设备的持续升级完善,教师教学真正摆脱了以往课堂与教师的时空制约,学生们学习场域现已从学校逐渐拓展至家庭、社区与企业,由线下学习延伸至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教育环境都更具智能化、互动化、开放化以及情景化的优势特征。线上教育平台与课堂实时交流互动终端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们学习动态,并以此为基准优化与调节自身教育过程,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同时,教师还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和企业专专家实时连线,从而及时得到专家评价和反馈信息,推动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主体参与。针对培育从事生产一线专业人才的教师而言,互联网+教育不但标志着其在日常课堂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把网络化教育细微与技术手段等和各教育要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这些均需教师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模式革新,令技术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
结束语
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还需具备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标准制定等能力,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应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整体向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智慧源泉,促进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周启坤,李梦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1):34-38.
[2]谢铮,孟巍.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J].科技资讯,2018,16(32):180+182.
[3]邢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