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9期   作者:马丹丹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马丹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教育的发展优势已远远受限于直接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新媒体的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新媒体的融合与进步,使得行业出现新的裂变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为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高校师生应学习和引用,以学校内部教师资源为基础,调整传媒教育原有的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媒教育;问题及策略
        
        一、地方高校传媒教育产生的必要性
        1、大学自身职能的要求
        众所周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地方、回报地方的高校的传统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地方高校以“地方”命名,这三大功能与区域特点息息相关。。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大量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地方高校的存在,是平衡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1]。对于开设传媒专业的地方高校来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职能,是自然责任。地方高校旨在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在当前的媒体发展浪潮中,本土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传统媒体也面临着新媒体的转型或补充,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国内知名高校的传媒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往往聚集在传媒业发达的大中城市的传统报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才过剩,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专业人员需求差距。
        2、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如今,无论最初的学校学科背景如何,高校传媒专业如潮水般涌来,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包括师范大学、林业、石油、农业等专业属性较强的高校,都开设了传媒专业,已成为传媒教育的生力军,满足了中国高校的资助机制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招生市场[2]。正是传媒业的繁荣,促进了高校传媒教育的繁荣,这是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作用的一种表现;这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中潜在的混乱,小而美只是一种理想,大而全虽然饱受诟病,但使得高校难以适应既定格局,谋求不断扩张,这成为地方高校较为稳定的生存法则。
        二、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现状
        (一)传媒产业格局变化趋势明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数字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开始涌现,以移动互联网为受众为主要对象,信息传输效率高、交互性强、可靠性强的媒体行业开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下的新媒体技术,因为传播先进理念知识,打破传统思维局限,着眼于新型社交市场的开发,提高媒体关注度,增进社会共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3]。


(二)传媒教育学科存在较大劣势
        在传媒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授、博士和发表文献数量较少的新闻传播学,是高校中相对年轻的学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就业率研究报告,一些高校开始关闭传媒专业或减少专业招生人数,因为该学科教学资源配置难以引起学校的重视和相关资源的倾斜,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广播电视编导、电台主持人、媒体艺术等专业就业率偏低,转学人数远多于其他专业[4]。由于社会市场传媒专业供过于求这种情况,再加上一些媒体公司更加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传统媒体专业所学的编辑、写作、策划等专业能力结构性差异较大,已经难以满足岗位需求。
        三、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策略
        1.找到地方感
        所谓地方高校,不仅要有大学的风采,成为所在地区的精神旗帜和文化高标准,,还要以精神塔的风采引领当地的气质和品位有服务商的谦逊,有真诚的服务意识和深刻的“地方性”。当一所大学真正与地方政府融为一体时,他们将自己的发展有效嵌入当地。这意味着地方高校首先要有自己的坚持,把地方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把当地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与当地形成同频共鸣,深知患难与共、兴衰共存的本质,这样才能形成双赢的局面[5]。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地方高校的媒体教育与基层媒体文化产业之间架起桥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媒体教育本身的强大可操作性决定了它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俗,一定要找到地方感,才能在当地媒体圈乃至当地舆论中获得话语权。
        2.找到专业感
        在传媒专业学生的素养结构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衡都影响着学生的未来。目前,在地方高校的传媒系,由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学校本身缺乏专业意识,没有站在高水平上对待媒体专业以及如何做好它,导致学生普遍倾向于关注技能课程,而忽视其他类型的课程。长期以来,这种倾向的形成使学生不合适的职业感,也影响着地方高校传媒学科的发展[6]。有学者呼吁,媒体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避免技能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偏差,对学生技能的掌握也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内心的精神世界,注重能够升华技能的理论素养。
        3. 了解行业意义
        与基础学科各专业不同,传媒专业对高校的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专业强调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响应行业发展,学生的能力结构适应行业需求,在课程体系上,我们不仅重视通识课和理论课的开设,为了使学生进入相关岗位后能快速上手,要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现象、新趋势融入教育内容,更重视实践课,让学生勤奋好学,热爱动手[7]。为了让媒体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学生讲课或授课,从师资结构、课程体系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改革,地方高校在这方面往往比较落后,有待改进。在师资结构上,培养和引进一批理论素养强、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传媒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刘蕊.大众投资指南.2017(09).
[2]高校传媒体系的现状及其与社会传媒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广西高校为研究个案[J].赵静苗.中国传媒科技.2014(08).
[3]高校传媒与和谐校园建设[J].翟荣惠.青年记者.2008(20).
[4]探究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传媒专业“融合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J].郭建礼,叶英.传播力研究.2020(05).
[5]我国高校传媒专业课程体系发展历史与现状探究[J].曹玉珍,李播阳.智库时代.2017(14).
[6]融媒体视域下高校传媒“中央厨房”的构建探讨[J].汪盛颜.采写编.2019(04).
[7]高校传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路径新探[J].宋双峰,柳杨,王玥.教育传媒研究.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