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新兴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161532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影响十分深远。班主任在小学心理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和表现都属于班主任的管理范围,因此班主任既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其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关乎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关乎着是否健康发展,是否快乐生活。在校教育,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与掌握是核心教学目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成熟的思维方式,缺乏人生经验,很容易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产生困惑,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对于这类情绪,若不及时做好引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设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做好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裨益。
1、小学班主任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的政策要求小学生在学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这个重要的成长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太小,三观不成熟,感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学习困难,容易被挫折打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小学生对挫折和困难的适应能力。
2、小学班主任做好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2.倾听学生的想法
班主任在为学生心理辅导的时候,学生是诉说者,班主任是倾听者。班主任引导学生把心中的抑郁情绪或是纠结心情宣泄出来,既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又可以从所诉信息中找到消极情绪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进行开导。疏导工作,就是诉说与聆听的过程,对学生多一些理解与安慰,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追问。比如辅导对象如果是个女生,可以试着让她痛快的哭出来,哭出来之后,情绪会得到很好的宣泄,心结会自动打开,这时候再进行辅导,效率会提高,效果更加显著。面对班主任虔诚的倾听,学生会感受到来自人格的尊重,来自朋友的理解,来自亲人的建议。只要学生心里那个结解开了,后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2.2和家长保持联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多种因素有关,家庭环境、学校生活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完全由班主任负责,与家庭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来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此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二来可以和家长合作,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当前许多家长时常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往往给学生带来压力,甚至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孩子塑造一个快乐、温暖、幸福、和谐的童年生活。
2.3给学生积极的引导
班主任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面对困难要乐观,学习要积极,生活要阳光,给予学生内心深处以深刻的启迪,开发思想意识的潜能领域,让他们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小学生对于困难经历较少,内心也比较脆弱,常常在失败和不如意面前丧气,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告诉学生如何调节控制自己,消除负面情绪,纠正孤辟性格,培养乐观积极精神。当学生的心理变得积极向上,对学业成绩也会有所帮助。
2.4帮学生确立目标
现在的人大多明白,无论你以哪种方式出行,导航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正确的导航才能带你去正确的地方。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没有预演的旅行,也需要一个像北斗一样精准的导航为你指点方向。导航过程中,最关健的是要确定一个预定目标,小学生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确定目标,整个学习生涯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阶段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不知道终身学习能达到什么目的。对于迷茫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就是在校这段时间以及以后整个人生的导航系统,为学生指导未来方向,修正运行轨迹。
2.5将心理健康纳入班级管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班级管理事务大多由班主任亲自处理。班主任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学生的所有接触时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构建和谐班级”为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相互相处,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的健康观。比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就是家庭”的理念渗透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6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往往不会隐藏,而是会表现在行为习惯中,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觉小学生的异常,然后可以尝试与之进行沟通,或者与家长联系,向关系要好的同学打听,了解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及时开导,提供帮助。比如,有些平常性格很开朗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有些平常成绩很好的同学突然成绩一落千丈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理发生变化的异常信号,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在问题初期就将其解决,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纾解从而愈发严重。
2.7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自己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门专业的领域,不是根据教师的自我感觉和经验盲目进行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探索,认真学习,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教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稳定发展。
结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以专业的态度和开放的思想去反复斟酌、反复思考、反复学习,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学生的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但是,只要班主任与家长协同合作,共同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就一定能克服潜在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孔应清.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8(22):36.
[2]杨荔媛,《浅论小学班主任民主化管理下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性管理》;《求知导刊》,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