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背景下高考图文转换题的意义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9期   作者:肖静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多元化的形成
        肖静
        四川省犍为县孝姑中学,四川省乐山市,614406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学生的阅读对象悄然发生变化:图片、图形进入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说,当代社会信息化的一大特征即是“信息图像化”。这就需要学生在读图时代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读信息。一种新题型——图文转换题,在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种新题型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图文转换题有更多的优点: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关键词:读图时代  图文转换  意义
一、绪论
(一)读图时代的到来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图像以纷繁多彩的形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理解。我们周遭世界被眼花缭乱的图像包围,图像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社会信息化的一大特征即是“信息图像化”。
身处读图时代,文本阅读备受冷落。随着文学作品被不断地翻拍成电视剧之后,学生往往通过电视剧的方式来亲近名著而非文本阅读。这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忧虑。
(二)图文互释,相得益彰
生活当中的广告、徽章、电影、电视、漫画等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某种文化意识、审美元素和创意。书籍中的插画能够阐发难懂的文字,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某些图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由于时代差异和经验缺乏造成的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一幅图片、一段视频能给学生营造氛围,让文本的语言更能扣动心弦。
读图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客观来讲,读图是一把“双刃剑”。在读图时代,图像在很大程度上占据我们的认知空间已成为事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各取所长,保持读图与读文之间的张力。而不是对读图时代的到来忧心忡忡,大声疾呼“回归文本”。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读图时代是否应该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法方式解读信息?
(三)图文转换题——读图时代下的语文教育的宠儿
读图有利也有弊,关键是看读什么图,怎么读,以及能不能读懂。
没有一个人不曾“读”过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图。人们与生俱来具备的是“看的能力”,而不是“看懂的能力”,能够“看”,但未必“能看懂”、“看得好”。
当读图时代悄然来临,信息图像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就不再是个简单的行为,而具有了丰富的意蕴。视觉素养(读图能力)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
图文转换题是指将图画、图表所显示出的内容、寓意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分值一般为5—6分。从材料类型上分为:表格文字转换题(调查统计数据,包括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图画文字转换题(会徽、标志、徽章、警示牌),漫画文字转换题。
二、图文转换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是以抽象的文字为工具,学生如果长期使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即使用左半脑,势必将不利于左右半脑功能的平衡。图文转换题所选的图案、漫画等材料都是蕴含了一定的意蕴的,并非是直白的浅阅读。通过审读画面,观察图表,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接着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最后组织语言,用语言表达出来。图文之间的转换,使学生同时发挥左右半脑的功能,促进两种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有专家认为是传统教育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应试教育更是磨灭了孩子的想象力。图文转换题这种新题型正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文字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说,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对文字运用的推敲、揣摩, 借文字描述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中所描绘出来的场景、人物等,但图像预留的空间更大。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插入图像阅读,改变以往单一地通过文字激发想象力的方式,从多层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图文转换题训练学生从图片中捕捉创作者的创意,领会其中的寓意,再将其中的创意和寓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开发学生右脑的过程中,也是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图文转换题的材料多选取于生活中的出现的广告、公益招贴画、漫画、徽标或者城市雕塑……图像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图像,但我们是否留心观察过它们的特点,是否思考过其中包含的创意?
身处读图时代,身处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最经济的扩充知识,挖掘创造力的方式恐怕就是从生活中捕捉点滴的信息和创意。图文转换题的出现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图像,在评价别人的作品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有了创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视觉观察、视觉感受、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沟通与传达的训练,帮助激活右脑细胞。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地将图文转换题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来,学生会自觉地欣赏和品评这些创意。这种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类题目体现了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行业如社会生活、人文现象、科技信息等的交叉重叠。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仅只用到了语文知识,还有地理、历史的知识,切近日常生活。
我国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都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毋庸置疑知识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尤其是文科中,在做题时(除了语文作文外)大部分是从积累的知识仓库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有的同学就靠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积累起来的知识顺利过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不利于学生多种思维的发展。而这类题,仅知道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有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的能力。图文转换题能将地理、历史、美术、语文的知识都整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把题答对,答全。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诗意、温情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审美的传达。文学作品精美的语言展现出美的艺术意境;作品中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情感涤荡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阅读美文能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同样“阅读”有意蕴的图像,也能带给人美的体验,并且比文字更直观。“阅读”图像其实就是对图像的解读,受众对图像作品进行观看、分析、评价与领悟的过程。对图像作品的“阅读”、鉴赏、品评则充分显示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在读图时代和“大语文教育”的背景下,图文转换题应运而生。图文转换题看起来是“看图说话”,其实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我认为图文转换题的意义不止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更多的意义: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图文转换题在开发学生右脑、培养学生视觉素养上具有其他试题没有的功能,所以自“登陆”中高考语文试卷以来,一直方兴未艾。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视觉素养的培养上仅仅靠一题6分图文转换题是远远不够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视觉素养培养上不是很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上也没有对其明确提出要求。所以,视觉素养教育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