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激励策略有效应用——以作文评讲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9期   作者:施美云
[导读] 课堂情境及成效分析
        施美云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一、课堂情境及成效分析
        这是一节作文评讲课,我把上周同学们写的关于写“花”作文打印在小报上,在每篇作文下标上了署名,课前分发到每个同学手里。
        师:孩子们,你们手中的小报正是上节课你们写的作文,上节课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写得真是栩栩如生,太棒了!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5分钟,学习别人的句子怎么写,把你认为别人写的好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有学生敲桌子发出声音)
        师:老师不喜欢敲桌子的孩子,现在是我们静静感悟的时间。
        师:好,自己阅读的时间到,现在和同桌交流,互相分享下你们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为什么你觉得好?记得小声交流,不要让别人听到你们的声音。
        (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边走观察同伴间交流的情况,时而蹲在没有交流的同学跟前,提醒她们开始讨论)
        师:向第三组学习,交流得很热烈声音却很小,好,现在请一些小组起来说说你们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成效分析:在这节课开始,教师没有通过突兀的提问来进入课堂,而是选择让学生静静的默读上节课写的作文,教师不辞辛劳地把学生的作品打印在了小报上,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上榜,马上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兴奋地默读了起来,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创设了默读的情境,很快地将下课期间吵闹的“余温”迅速降下来,进入上课的氛围。在学生的交流期间,教师没有闲着,不停地来回走动,及时给没有交流或交流有困难的小组鼓励和指导,随时表扬交流热烈的小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由于“学习共同体”讲究的是“静悄悄的革命”,即不影响到他人的组员内部小声的讨论,所以整个课堂气氛热闹而又不吵闹,十分有序。
生7:我发现这篇课文中的这一段……
师:大家认同吗?
生:(全班)认同(异口同声)
师:现在大家把他们发现的句子一齐大声朗读一遍,朗读完再回来看看同学们关于描写“花”的作文中的街接处该怎么改?
师:(对多次举手发言的同学),今天表现真积极,不过我们要学会分享,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还没发过言的。
师:好了,你们现在都知道转折处,衔接处该怎么写了吧?
生:(全班)是的。
师:我现在宣布你们都挑战自己成功!同学们,这就是快乐,真正的挑战成功的快乐,是发现的快乐,老师希望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也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今天大家都表现很好,大家给自己一个掌声!(掌声响起)好,下课!
        成效分析:课堂激励策略能够发挥其显著的作用功效就在于全班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不是为了配合老师,敷衍地参与,而是发自内心的,满足内在需要的参与,从这节作文评价课看来,激励策略的应用可谓恰到好处,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激励目标清晰,从学会欣赏、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到学会病句修改,再到学会句与句之间衔接处的写法,一个一个教学目标逐个击破,问题的抛出清晰明了,指向性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忘每时每刻提醒走神、开小差的同学,秉着及时、平等、激励的原则,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激励语言中肯,直达学生心底。课堂中的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基础,教师把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打印在报纸上,采用了荣誉激励的精神激励手段,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榜样激励和感情激励穿插于教师言行中,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设疑激发起学生挑战自己的欲望,主动去探究,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挑战自己成功的快乐,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唤醒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学生产生极大学习热情的最原始动机。可见,从课堂激励策略的角度看来,这无疑是一堂精彩绝伦的语文课。
二、多种激励策略
课堂激励按照激励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感情激励三种模式。
(一)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注重以物质的形式作为手段,行为主义理论发现了“S-R”(刺激一反应)公式可以解释人受到刺激后的反应,物质奖励相当于一个“刺激”,物质激励是以奖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刺激,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期待或要求去反应的一种手段,物质激励的目的是调控和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树立学习榜样,规范课堂管理秩序,现今的课堂上奖品五花八门,有学习用品类、玩具类、贴纸类等。
(二)精神激励模式
精神激励,即注重以精神因素鼓励学生,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神态、表情为载体,传达对学生获得成功或有满意的表现的一种肯定、赞赏和希望。物质激励虽然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并且有时起到极为巨大的作用,但其激励作用是短期的,要将这种动力巩固和保持下去,必须运用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所不同的是对学生进行内在的刺激,使学生具有表现欲望,为了自己的进步、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学习,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说,当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转而致力于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学习中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精神激励的力量常常能超过物质激励,且比物质激励更加持久,精神激励的常采用的方法有:表扬法,荣誉法(如给学生发奖状、上光荣榜,授予荣誉称号),榜样法等。
三、课后思考
(一)激励主体互动化
课堂激励者的角色通常是指教师,由教师采取各种激励对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也是一个重要有效的激励方式,所谓激励主体的互动化指的是课堂中的全体对象都参与的课堂中来,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激励的主体,课堂激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更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伴激励。如果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唯一激励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难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难免可能会没有关注到个别的个体,把每个学生都分成固定学习小组的同伴激励模式,生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同伴的关注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内心渴望受关注的需要。可以建立“互助学习”的机制,将同伴共同学习制度化,这种机制具体是指,将学生两两之间结成互助学习的对子,尽可能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结成共同学习的对子,同伴之间坐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后,要给出特定的时间让同桌之间沟通与交流,课堂内“学优生”带动“学困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或者有一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时候,另一方给予即时的提醒,提高双方的听课效率,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同伴之间互相补充发言,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先向同伴求助,讨论没有结果时再与教师交流,教师要定期了解互助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互助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同伴之间互评,不同小组之间的评价,还可以展开不同小组之间的竞赛,对进步较大的小组进行奖励,评比出“最佳拍档”、“进步火箭组”等。这样的“同伴互助”机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点的吸收与掌握,另一方面也能让个体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满足其归属感的需要。此外,在实施同伴激励的策略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同伴选择、榜样激励作用。
(二)方法选择多样化
对学生的激励应该尽可能的创造多方面的激励,儿童属于性格、行为不稳定的时期,对学生好的言行应不断的强化,才能增加其未来发生的概率,从而内化为其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多创造被激励的机会,一般情况下,课堂中是以语言激励为主,多种激励方式为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