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 苑成军
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卓越教师计划有序推进,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卓越教师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借助Bicomb、SPSS等分析软件,采用共词分析方法(Co-wordanalysis)对我国卓越教师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当前卓越教师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后发现:我国卓越教师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的界定、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方面;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前沿主要关注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作机制研究、“人工智能+卓越教师”创新型培养研究、循证路径下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等。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建议今后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可以从自觉性、科学性、前沿性及协同性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为顺应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主动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确定由62所高校承担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为积极推进该计划的实施,各高校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卓越班”为依托,稳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工作的开展。
1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共词分析法是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某一研究领域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析方法。关键词作为常用的共词分析单位,其基本原理为:若一对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则表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且共现次数越多,说明彼此之间紧密性越强、受关注的程度越高,当该研究领域内众多关键词共同出现时,会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Bicomb、SPSS等分析软件,可绘制成“共词矩阵”及“知识图谱”。因此,借助共词分析法原理可以探析任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2卓越教师培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
2.1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卓越教师培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需要。新时代,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国策和基本理念,赋予卓越教师培养时代特点和要求,并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中,人才创新是根本保障,因而教育所承载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在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更需要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优质的教育,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确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十分重要。教育理念是根本的、整体和长久的,创新的教育理念必然给卓越教师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带来根本性变化和整体长远的变化。
2.2卓越发展
卓越教师培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之二是卓越发展。卓越教师培养旨在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良好的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培养创新与卓越发展师资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方面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创新英才,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优秀教师及高品质教师教育需求迫切,而我国师范教育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并长期以“卓越发展”作为师资培育的目标。从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再到师范大学,多层次的师范教育满足基础教育教学及研究等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英才。
3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3.1卓越教师研究热点
1.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与实践探索是当前热点研究议题之一。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发现,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宏观引导下,学者们多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一方面,学者们从中观层面入手总结我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当前,我国主要采取分阶段、分类别、分群体的精细化培养模式,初步形成“立交桥式”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其中:对小学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探索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对中学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探索不同学科的特色培养模式;对幼儿园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把握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对中职卓越教师而言,凸显理论与实践的双导向培养模式;对特殊教育卓越教师而言,强化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微观层面对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规划。“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可以使专业学科与教育通识课程相结合,极大地突出卓越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卓越性、实践性与专业性等原则。学者们还强调要协调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轨发展,以达到教师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研究
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研究作为当前热点议题之一,是卓越教师计划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卓越教师的权威定义,学者们较多采用跨学科视角,从“卓越”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基于经验性归纳和总结来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机理。“卓越”一词具有不同的生命力,“卓越教师”也是区别于普通教师而言,内在地蕴含着对“专业德性、专业情意、专业技能”等更深层次的要求。对此,我国致力于将卓越教师群体打造成一支精神上朴实高尚、知识上融会贯通、能力上出色不凡的专业教师队伍。
3.2卓越教师研究前沿
应重构国内“卓越教师”资格的申请标准我国在“卓越教师”的申请上有着严格的规范与要求,一方面,非常重视教师个体潜在能力的考察,在选拔之初,便会从教师档案信息出发进行初筛,剔除不合格的教师,同时,非常注重教师与所教年龄段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技能的匹配性的考察。另一方面,则非常注重教师成长过程的考察,对于缺乏社会实践、资格证书、心理辅导的教师予以剔除;同时,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学校发展的共进的协调力,从“入口”便保证了“卓越教师”申请人的基本素养。借鉴经验,国内“卓越教师”的申请,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从个体能力与社会发展两方面出发,制定更为详尽的“卓越教师”申请标准,诸如对学历、实习经历、社会实践、心理辅导能力等方面做出严格的内容界定与时间要求。其次,要对“卓越教师”的申请者有一系列的严格的资质要求,如须具备教师资格证、心理辅导证、课外辅导资质证等。在某种程度上,资格证书不仅仅是一种资质,更是一种经历。
结语
目前在我国主流的“U-G-S”模型视域下,亟须加强学术组织与实践机构之间的协作,增强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与以中小学为代表的实践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使卓越教师研究“上有理论支撑、下有实践检验”,从而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最终达到高质、高效地培养我国卓越教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索长清,但菲.卓越教师培养的有效探索———我国台湾地区“卓越师资培育奖学金计划”述评及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2020,7(1):19-25.
[2]任理轩.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N].人民日报,2015-12-18(07).
[3]陈殿兵,杨新晓.美国“卓越教师”资格申请与认定的经验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6).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JB13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