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平邑 2733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地球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无弹性的。但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整治,以满足人类对土地需求的经济供给,则是有弹性的。土地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它的利用程度精细化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代表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深挖潜力,节约集约用地,是当前土地利用上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土地的宏观调控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土地利用形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土地配置不断优化,促进了社会积极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土地的利用效率低而引起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现,与中央关于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要求相对照,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用地理念滞后,缺乏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急迫感、责任感。土地是我们人民类进行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支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不能完全深入人心,具体的落实上还仍然存在差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相应带来了资源日渐紧缺,但有些人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好大求全、用资源代价换取经济短暂繁荣的粗放利用模式上,导致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闲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成为空谈,直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许多项目用地宽打宽用现象非常突出,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严重偏低,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存量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项目用地上不能严格执行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没有精打细算、深挖潜力的考虑,粗放用地现象比较突出,以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为代价,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土地的利用效益低。
(3)城镇建设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我国城镇人口2010年达到了6.3亿,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45%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中,不注重“量地而行”,存在贪大求洋的趋势,忽略城市建设的实用性,不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居民点分散,缺乏科学规划,只贪图一时方便,缺乏长远规划;或是不舍得在规划上投资,顾及成本等诸多因素,起点低,摊子大,建筑容积率低,建设随意性强;或是不能立足当地实际,以外延扩张为政绩,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长此以往,既成事实,则调整置换的难度相当大,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就造成很大的影响。
(4)老企业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危旧房多、低层建筑多,占地面积大,但因为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造的难度大。在农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建住宅也不断向外扩张发展,转移到靠近公路等交通方便的地域,很多老村内形成了“空心村”,对它们的治理利用也有相当的难度。
(5)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不仅存在于老企业和“空心村”,在一些新建园区也存在大量土地闲置现象,土地大量转用、征用后又得不到及时充分利用,园区用地缺乏规范管理。
(6)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不够。土地后备资源少,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的难度大,异地开发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新开发土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上存在差异。
二.土地利用节约集约不高的原因
造成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深入反思,明因知果,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管理者不能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自己的工作。不能牢固树立“只有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保障发展用地”的新观念,没有真正使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思想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工作思路的滞后,措施的不力。
(2)盘活存量土地困难大。存量土地在银行抵押的多、土地利用率低、私下交易严重,企业对闲置土地有较高的预期等问题,加之个别企业把原划拨取得的土地擅自出租、转让、联营联建,既扰乱了土地市场,造成了政府土地资产收益的流失,又为存量土地的盘活带来较大管理难度。
(3)管理力度不够强有力。建设项目预审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有些预审未能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而且仅限于投资额大的项目,预审深度不够,使预审流于形式。集体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
私下交易频繁,管理现状不理想。
(4)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标准,但缺少相应的扶持、鼓励的优惠政策措施,对经济利益的平衡关系、运作空间的处理没有明确地做政策规定,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尤其是农村集体组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积极性。
(5)土地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水平低,土地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有待加强,还不能起到先头开路的作用,监督监察的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和手段。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无限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得以满足。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浓缩”原有用地,挤出“水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根本转变,使用地效益达到最大优化,是节约集约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3)做好农地及废弃地整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坚决落实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4)搞好企业内部挖潜。着眼内部挖潜,在精细上做文章,通过应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增量建设用地,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存量土地等举措,充分调动企业走内部挖潜,增产不增地的积极性。另外,对老企业土地利用的挖潜、改造工作也是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途径之一。
(5)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结合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在不断更新业务技术知识结构的同时,更要学习掌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大力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不断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约集约用地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和节约每一寸土地的良好风尚,形成保护资源、合理使用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