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雄安新区 071799
摘要: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掀起了非常大的应用浪潮,成效良好。国家、各省市等纷纷出台了BIM推广和应用方针政策,将BIM技术的发展正式纳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BIM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革新,在市政管廊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可提升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造价,促进行业发展。本文对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案例分析
1BIM技术介绍
BIM技术也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主要是以项目工程的各种信息数据作为分析模型的基础,从而构建建筑模型,集合数字信息仿真来对建筑物的真实信息进行模拟,该技术具有信息关联性、完备性、一致性等特征。基于此,项目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并且工程的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得以进一步实现。
2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力度日益加强,但我国人口众多,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对交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管廊工程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由于其工程环境复杂、管线高度集中且种类繁多、附属设施庞大、管线出口及交叉口异形结构复杂等特点,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BIM技术的应用是科技水平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信息化技术手段。BIM带来的施工管理模式变更,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建筑专业人员整合,实现了信息共享及跨职能、跨专业、跨企业团队的高效协作,为企业集约经营、施工精益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本项目综合管廊工程由外环南路和外环北路联合形成环状,布置在道路外侧非机动车道下,干线总长度1818.7m;一路综合管廊成支状布置,干线长度228.5m。主管廊布置在道路外侧的人行道下,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管廊工程基底标高在+0.100~+6.200m范围内,基底大部分坐落在回填素土上,局部(外环北路东段、内环南路东段)可能坐落在回填砂垫层上,基坑最大深度为2.6~6.853m。
3.2建立管廊BIM模型
基于BIM技术构建综合管廊模型,选择Revit软件作为主要的建模工具,在进行全过程的精确建模时,将管廊变形缝作为分隔段,利用软件建模时,划定建模范围,如开挖基槽,静压钢板桩;管廊施工工艺相关建筑物;主体结构体系;主体结构的钢筋模型以及墙梁结构等。模型的详细程度为LOD300,为后续的BIM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3.3BIM技术辅助图纸会审
针对施工蓝图进行审查,能够判断在后期施工阶段,建设单位是否可以根据图纸正常施工,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科学合理地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在综合管廊施工管理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BIM建立模型,可直观展现设计意图,所见即所得,也通过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和空间检查,检查图纸存在的问题和专业碰撞问题等,大大提升审图效率和质量,为后续施工减少工程变更,节约工期和成本。
3.4施工平面布置
应用BIM技术,能够替代传统的CAD技术,可以直接开展布置工作。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保障信息设备的完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场地面积比较小的问题。所以,应用BIM技术可以对那些使用面积狭小或者应用比较紧张的堆场等进行平面布置模拟,之后对起重半径、材料运输路径等进行核实,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
3.5基坑开挖专项方案施工模拟
凭借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能够向协调人员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策划的信息内容,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协调。
本次项目基坑开挖针对基坑深度的不同拟采取1~2级边坡的开挖方式:当基坑深度H<5m时,采用一级边坡直接开挖到基底;当基坑深度H≥5m时,拟采用两级边坡开挖,每级边坡高度控制在4m以内,二级边坡的一侧平台预留至少5m宽的台阶用作工作平台。由于本工程土质、土体含水量基本相同,在开挖前地基都已经进行了强夯处理,基坑放坡坡度均采用1∶1。在土方开挖环节,作为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坚持“开槽支撑、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3.6管廊跳舱法施工BIM模拟
选择Navisworks软件作为施工模拟软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将施工进度计划分模型关联绘制出施工模拟动画,之后将实际工期和计划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工期的原因,从而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严格把控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节约施工成本。
3.7工期管理
基于BIM软件将施工计划和模型关联制成模拟动画,划分施工段,细化管理做到精确测量。应用BIM技术进行虚拟构造,结合BIM技术可视化特性,让施工人员直观形象地看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结果,可尽早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经济损失,强化施工管理者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管能力。
3.8经营管理(三算对比)
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要求,将钢筋工长翻样、广联达算量以及Revit明细出量这3个方式进行比较,选择更为划算的施工方法,把控钢筋下料,节约施工成本。
3.9可视化技术交底
通过BIM技术交底能够直接对接技术方案无法细化、交底不明确或整体不够直观的问题,打破传统的交底模式,替代传统的技术交底方案,从二维层面跨越到三维层面,利用软件绘制成动画。能够让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理解得更为透彻,明确每一个施工环节,将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部可视化,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3.10材料计划管控
通过BIM软件能够迅速精准地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为建设单位采购部门制订材料采购计划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为限额领料作为高效率的技术支持。对于施工小组实施限额领料,这样不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还可确保建筑材料的到场及时性,对于企业调配项目资金非常有利,避免资金堆积或者成本浪费。
3.11云平台、二维码运用展示
本项目所构建的模型与二维码和云平台相融合,利用Revit所构建的模型传输到云平台,生成二维码,之后将二维码贴到不同工段的施工场地,方便施工人员观察,从而对现场精准控制。比如,技术员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直接查看预埋件的位置,开展核查工作。
3.12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BIM技术的应用价值估算:(1)能够减少施工设计阶段的误差,最多可以降低90%;(2)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成本;(3)减少二次施工频率;(4)各项目资源得到科学调配;(5)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充分应用。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化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结合BIM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可视化功能,通过BIM模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施工人员眼前,实现对施工的精准控制,提升作业效率,节省施工成本,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古杰.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2019,50(7):809-812.
[2]白庶,蔡梦娜,钟雪,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2):78-82.
[3]刘丽娜,李筱楠.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90-92.
[4]朱记伟,郑思龙,刘建林,何敏,高徐军,杨党锋.基于BIM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J].给水排水,2016,52(11):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