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工业品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区西北仓储物流部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22
摘要: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让社会如全景敞视般展现在我们面前。大数据时代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变革了新思维、提供了新范式。在大数据时代视角下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既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实事求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新时代下的与时俱进。因此,运用大数据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方法论性;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信息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涌现,民众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其中也会涵盖一些不良污染信息。对于成人来说,尚可予以屏蔽,但大学生人群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在鉴别与控制力方面存在不足,一旦受到不良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利用新兴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将其有效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无疑是目前各大院校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述评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1984-1999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探索起步到体系形成阶段。以武汉大学王玄武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到1999年郑永廷主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标志。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体系。到目前为止,郑永廷对这种思路的发展和完善取得学界广泛的认同。进入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始突破过去的“经验+理论提升”的传统路线,试图用实证主义、多学科交叉等学科研究方法从理论逻辑和技术逻辑向纵深推进。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动态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构的理论层面继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经历了“从主体思维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建构出首尾相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工作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三大部分”深化到“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过程转化为逻辑支点,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注重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深化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上。这种主客体相统一的思维对主体思维的建构方式是一种补充与深化。此外,刘新庚教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06年);万美容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研究》(2007年);祖嘉合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2004年)等,突出了时代特色、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为了更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学者们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研究意识也日益觉醒。不少学者把“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不仅作为一种具体方法,更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如张澍军、邱柏生等运用哲学、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其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将大数据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中。有学者从大数据带来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入手,重点论述大数据给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其未来思想、行为的精准把握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第二,在具体方法层面上的横向拓展,主要围绕着具体方法实施创新展开。隐性教育方法与网络教育方法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列。如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方法。
随着大数据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大数据挖掘和“提纯”能力的不断增强,隐性教育方法与网络教育在宏观主导下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不断加强。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机架构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转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了对未来发展的短期趋势预测,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制高点。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证和反馈层面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完成深层理论构建和具体方法横向拓展后要进行方法的论证和反馈。传统的方法论证和反馈往往受技术、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而使得论证反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限制不断减少,论证反馈不断得到创新。有学者从“微博”入手,借助“微博”在广大学生中备受青睐,以学生在使用微博时出现的问题、情感变化、心理动 机为基础,着重分析微博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论证与反馈;有学者从网络游戏入手,在分析“分数系统”“勋章系统”和“排行榜系统”等反馈机制后,总结出了网游之所以风行的背后原因。形成了及时激励机制、明确目标导向体系、激发教育对象内生动力的研究方向,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体制构建;还有学者从微视频入手,借助微视频的“自媒体”特性,将传统的被动反馈转为主动反馈,最大限度上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观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论证。论证和反馈机制的不断创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得到发展和完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法论保障。
3数据挖掘与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把握
思想是最难认识和把握的东西,因为它可以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支配和决定,可以完全遵从自己的意志,由自己决定和支配,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我的思想我做主”。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有时候不遵从外物的决定和支配,完全听凭自己内心的呼唤。在人的思想面前,因果规律似乎失去了作用,很难用他物来推测人的思想动态。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往往也是自主意识最强的群体,因此其自由度最大。此外,大学生已经长大成人,已经知道掩饰自己的言行,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外人很难猜透他们的心思。就像社会学里的家庭悖论:假设我们要研究某个家庭的真实生活,我们觉得应该深入他人家庭,现场观察家庭成员的真实行为,不过外人的加入干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所观察的生活是带着面具的不真实的生活。但如果不进入他人家庭,我们又怎样获得他人家庭的认知呢?因此,对其思想的认识和把握的难度很大,试图用传统小数据的方法很难猜透他们的真实想法,很难获得真正的认知。
4结语
从此次的论文阐述与分析中可知,处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改变教学方式,紧密与实践结合变得十分重要,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论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严重滞后性、教学方式固定老旧且与实践严重脱节,并提出了几点改革途径:依靠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处理水平、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并与实践紧密结合。望此次研究内容与结果,得到有关高校教师的关注,并从中得到有效的启发,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6(03):94-101.
[2]张敏.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理论观察,2016,10(03):130-131.
[3]陈瑞三,王洪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