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林威玉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林威玉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领域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工作人员采用环保措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之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

        广东省装饰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领域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工作人员采用环保措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之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使用环保材料,树立环保思想,在增强艺术效果的同时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继而增加建筑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用地面积紧张,建筑项目却逐年增多,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系统不平衡,建筑行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围绕着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引文:把绿色设计理念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是全新城市化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设计人员要在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前提之下加强资源节约,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发展的水平,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建筑领域的结合,主要目的是让建筑物具有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建筑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特点,环境艺术设计要在空间布局、材料、色彩等各个要素上利用绿色设计理念,呈现出实用价值和环保价值,凸显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绿色设计概念解释
        在研究本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概念进行分析,绿色设计指的是把环保概念充分贯彻在设计思想的方方面面,让设计作品的点点滴滴都渗透进环境保护的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把时代观点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系统的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建筑设计解决环境隐患,合理分配现有的环境设计资源,在有限的资源支持之下合理的处理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统筹设计。对环境的保护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社会各个力量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将绿色设计的概念融入环境设计领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能让设计作品扣人心弦,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关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首先要重视的就是舒适性原则,指的就是环境设计要凸显出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建筑物除了发挥遮风挡雨的容纳之所功能之外,还要在外形设计上下功夫,建筑内部和外部都是环境设计的重点空间的设计,尤其要体现出对人居心理的关注,秉承着舒适性原则,在建筑中加强艺术化的利用,在这一点上,绿色设计概念和舒适性原则必须是并行不悖的,如果一个建筑物让人住着首先就不舒服,那么它再美观、再具有艺术价值也是毫无用处,比如对室内进行,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隔断噪音,减少不必要的采光对房屋的伤害,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对空间进行阻隔,对门窗进行设计,让空间内的光线温暖适宜,也让居住者感受到舒适,体现出绿色设计概念应有的诉求,达到建筑物的基本功能。
        其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绿色设计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我们可以把“绿色”理解为环境保护,在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秉持减少能源消耗量等基本原则。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会使得地球资源总量减少,这样的做法对子孙后代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出于长远的考虑,一定要凸显出环境保护的思想,改变传统环境设计理念,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自然利益和社会利益,让环境艺术设计得到后续长远的发展空间。这一工作领域需要得到改变,先要做到的就是融入绿色设计概念,把高新科技和能源利用技术结合其中。比如加快废物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消耗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煤炭、石油这些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同时也是人类工业生产和社会生产的必需品,因此环境设计要对以上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少总体损耗量,开发清洁能源,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设计者要时刻敲响警钟,保持绿色设计概念,不忘记对自然的保护,比如在进行建筑物室内设计时增大植被覆盖率,用绿色植物营造新鲜空气,提升空气质量,同时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颜色映入眼帘成为屋主的视觉享受,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环保概念。
        此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绿色设计概念要遵循安全原则。安全是空间设计首要遵守的原则,也是社会大众的心之所系,在绿色设计概念运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筛选和对建筑环境安全的维护,采用综合的分析方法全面考量环境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社会大众的日常居住、办公需求以及行业内环境艺术设计标准,采用安全的防护措施,避免环境和设计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降低资源消耗量的同时要以人为本,提高环境的安全性能,比如在空气质量、水源质量上现代居民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品质生活,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时降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概率,利用绿色植物、净水器等设备,提高空气质量,净化水源,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起到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的作用,保护人类生活的共同家园。当然绿色设计理念还要兼顾到经济利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让绿色设计概念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共同的目标,在环境设计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也不能罔顾经济效益,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气候特征等多种情况把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相互结合,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推动城市发展。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
        绿色设计概念若要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最主要是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灵感和行业责任心。设计人员是设计方案的创作者,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参与者和执行者,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以人为本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环境对人的影响,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客户的感情,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具有人性化特征,设计工作者要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条件的前提之下,结合客户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学习绿色设计概念相关常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要考虑到居住人员的实际感受,把专业知识和环境保护特征结合起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加强对资源的融合利用程度,让居住者对环境更加满意。设计人员要询问居住者是否对环境空间设计有特殊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体现设计的个性化特征,不要千篇一律,否则会有同质化的危险,在多方意见的综合汇集下达到最为满意的设计方案。同时设计工作者还要兼顾工程是否合理这一特点,综合评价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空间设计等多个要素,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当前人们在厌烦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后,反而更加向往田园山水的诗情画意,即便是身处在高楼大厦的城市地区,设计人员却依然可以利用聪明才智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利用流水、花草植物等自然景观,突出环境设计的田园风格,起到点缀和装饰的效果,拉近大自然和居住者之间的距离。
        (二)注意对建筑物空间结构的设计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入手,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物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内部空间设计的谋篇布局对于绿色设计理念的实施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建筑环节融入有针对性的绿色设计概念,比如把环保思想和现代建筑科技结合起来,设计移动屋顶,让建筑物室内和室外相互衔接,在建筑物门窗外墙的设计上使用绿色材料,让空气具有自动过滤功能。根据不同房主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改善房屋内部的通风和采光结构,建设空中花园,帮助居住者在城市之内利用顶层的空余空间过上田园生活。其实绿色设计理念不只是在我国得到了推广,早在上个世纪就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我国的邻国日本,在建筑设计上就非常重视绿色和环保这两个思想,通过绿色设计技术调节建筑环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发挥环境保护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对资源的节约,充分做到环境设计和自然保护相融合,也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
        (三)优化建筑材料,控制资源消耗
        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均建筑面积缩小,自然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给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造成了困扰,过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竭泽而渔的行为,但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却离不开能源供给,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要采取缓和的手段去平衡。


针对这一情况,在环境设计领域设计师要加强思考,以自己的努力改善这种局面,通过节约设计资源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可再生能源加强重复利用,在环境设计过程中,环保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它能显著促进城市建筑的绿色发展,在具体设计中通过绿色设计概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环境保护艺术设计。比如对建筑内部外部温度的调节、光线的控制、水资源的净化,还要在具体行动上减少环境设计资源浪费的现象,让环境设计充分满足环保需求,提高设计的质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认识到建材的基础地位,建筑材料既要具备环保的功能,还要经济节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设计者可以用绿色材料来替代传统装修材料,保护自然环境,让建筑设计领域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绿色建材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环境设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之一。
        (四)提高设计的复合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绿色设计思想,设计师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功能和环境功能的发挥。对自然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加工,凸显出原有的自然艺术形态,这样就不需要多余的人工材料进行装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节约装饰资源,比如调整区域之内的人工景观,通过对花草树木的修剪,喷泉的安装,石料的摆放,这些都能够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独有的功能,对提高环境艺术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设计中利用门窗的位置协调室内温度,控制湿度。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利用门窗位置,让有限的空间提高空气流通效率,并且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在绿色设计概念的运用过程还要加强实用性和美观性统一,比如门窗是最为实用的装饰部件,在门窗上可以加强雕刻等装饰工艺的运用,在不伤害门窗基本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起到美观性的效果,不要进行过于复杂和夸张的设计,否则容易失去绿色设计的内涵,结合设计专业知识,提高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在色彩配置上尽可能简约明了,不影响室内采光,并提高建筑物观赏功能,利用家具摆件的位置搭配,提高整体环境的艺术设计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绿色设计概念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绿色设计要遵循舒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节约能源的原则,贯彻环境保护思想,具体而言要尊重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优化建筑空间结构的谋篇布局,对建筑材料进行优化,从整体上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装修设计的复合功能,真正做到环境设计和绿色设计的概念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黄勇.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1(12):80-81.
        [2]臧谷钰鑫.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J].科技风,2021(06):114-115.
        [3]姜懿桐.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20(23):108.
        [4]程郑毅.浅谈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20(17):19-20.

 

        上接第162页
        根据计算,海南州2025、2035年人口承载规模见表1,用地承载规模见表2。

        表1 水资源约束下海南州人口承载规模一览表(单位:万人)
        年限 城镇人口承载规模 农村人口承载规模 常住人口承载规模 旅游服务人口承载规模
        2025 43.87 36.21 80.09 16.56
        2035 64.72 34.81 99.54 37.17
        表2 水资源约束下海南州用地承载规模一览表(单位:km2)
        年限 城镇建设用地承载规模 工业用地承载规模 新型清洁能源占地承载规模 耕地灌溉面积承载规模
        2025 98.71 5.69 1065 460.23
        2035 129.44 16.28 3132 674.81

        3.5水资源承载状态分析
        分析水资源约束下承载规模计算结果,城镇空间方面,水资源对城镇人口规模增长、旅游服务人口规模增长具有较强的支撑力,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率的提高,水资源向城镇用水倾斜,会导致水资源对农村人口规模增长存在约束,但这符合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水资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工业用地规模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对新型清洁能源(光伏、光热)产业发展支撑条件看,由于其本身耗水量不大,故对未来新型清洁能源(光伏、光热)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农业空间方面,水资源对耕地灌溉面积的支撑力总体有保障,但其决定因素是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通过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降低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而提高耕地灌溉面积的承载规模。
        4结论与建议
        4.1总量指标优化配置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海南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在县级分配方案上,尚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具体调整方案可根据县级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进行用水总量指标的合理配置,而非直接按照现状各县用水总量指标同比例放大的方案。通过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各县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从而支撑海南州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4.2节水潜力挖掘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过程中,对未来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的预测采用了一般水平的节水强度模式下的用水量指标值,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强化节水模式,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各行业用水指标,则可进一步提高相同总量控制目标下的水资源承载规模,也有利于未来海南州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3非传统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过程中,仅考虑对新鲜水的取用量,循环水、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并不计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中,从而通过提高城镇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海南州水资源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庄少勤.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J].中国土地,2019(1):4-8.
        [2]朱一中,夏军,谈戈.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80-188.
        [3]DB63/T 1429-2015, 青海省用水定额[S].
        [4]GB 50282-20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
        作者简介:
        邱忠莉(1987-),女,工学硕士,工程师,从事市政给水排水、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工作。
        工作单位: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西部区域总部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号平安财富中心28楼
        邮编:61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