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水利发展中发挥智慧水利的作用 郝珈萱 赵晨光 魏文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郝珈萱 赵晨光 魏文
[导读] 本文探讨了在新时代水利发展中发挥智慧水利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为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时代水利发展中发挥智慧水利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为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
        关键词:新时代;水利发展;智慧水利;作用


        1 规范透彻的数据监测感知体系
        数据是水利业务的基础,数据监测感知是源头,进一步拓展监控监测站网,在雨情、水情、工情、内涝、墒情、水质、气象等感知范围和要素上,利用物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丰富感知手段,完善通信传输和基础运行环境,形成规范、全面、标准、透彻的一体化立体监测感知体系。
        1.1防洪除涝减灾
        主要包括江河湖库主要断面、乡镇区域、山洪灾害易发区、山洪沟、泥石流 沟的实时监测站网,小尺度、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数值监测和预报,全面提高洪涝灾害预测、预报精度,实现防洪除涝减灾全面监测和监控、感知,提高风险分析和快速处置能力。
        1.2防旱抗旱调度
        注重土壤墒情、水库蓄水量、出海口(河口)水量和盐度、降雨和蒸发、森林植被覆盖度、城市化进程、地下水深度和漏斗等与防旱抗旱息息相关的旱情信息监测感知,扩大监测感知要素、范围和频度,充分监测感知旱情信息,完善涉水工程的协同调度措施,做好提前预警预报,并进一步明确预警的对象和范围。
        1.3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全面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取用水量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平台、数据库,定期评估监测网络状态,满足气候、环境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的要求。对各级行政区内的工业、生活等取用水总量全在线监控,农业用水计量率达到 60% 以上。
        2 建立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互联体系
        2.1 提升政务骨干网络通信效率和保障能力。
        进一步形成更为快速、移动、稳定、全覆盖的通信网络互联体系,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 4G/5G 移动网络,从国家到乡(镇)五级水利通讯网络全覆盖,实现纵向万兆到市、千兆到县、百兆到乡(镇)的网络带宽,本级政府各部门政务骨干网络带宽拓展到千兆以上[1]。
        2.2 充分满足通讯网络互联互通需求
        进一步建设全面透彻感知的干线、移动通信网络,有效支撑和满足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生态修复和保护、水利综合监管等业务需求的高速稳定通讯网络互联互通需求。
        2.3 提升应急通讯保障能力
        进一步建设以移动通讯、水利卫星传输等为补充的应急通信网络,满足应急移动监测设备、无人机、无人船、移动指挥车等高速互联的移动应急通信保障。
         3 集约整合基础设施平台体系
        3.1 集约基础设施平台体系
        结合电子政务网络、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等管理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使用需求,集约化配置软硬件资源,实现硬件资源云端部署、支撑性能优良、基础信息一张图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平台体系,水利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资源,集中迁移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安装部署。
        3.2 水利专业模型服务平台
        建立水利统一的标准化、平台化、开放化服务平台,为水利各级用户提供流域或区域的水文、水量、水质等的预测预报,预警监视,调度决策,评估评价等服务;全面提供水利业务应用统一的数据访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空间服务、一张图集成整合、界面表现等公共服务模型支持。



        3.3 统一业务服务资源体系
        建立标准统一、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的水利共享机制,支撑业务协同联动,实现水利系统内外的基础设施,数据、模型、服务等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应用,满足政府各部门不同业务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需要。全面整合和共享水利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共享基础数据库、水利工作底图、数据资源目录和应用支撑服务等。实现各级水利信息资源的一数一源、同步更新、统一管理、授权使用。
        4 协同智能业务融合应用体系
        4.1 集约建设深度融合水利业务应用的大系统
        智慧水利建设的关键在于要突破水利专业性壁垒,深度融合业务应用。建立精细化、智能化和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水利业务融合协同系统,支撑上下级间、部门间、部门内的协同办公,协同管理,协同指挥的统一业务应用体系。把水利业务分散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集约化构建为大系统,让水利业务应用集约整合、全面互联、协同共治、开放共享、安全可信,支撑和促进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应用。
        4.2 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业务、数据等的融合,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将各级政府和部门间的、各渠道社会的数据汇聚融合充分共享,形成数据质量可靠、应用鲜活的长效机制;深入挖掘水利数据内在价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5 完善保障安全的保驾护航标准体系
        5.1 建立标准规范、运维可靠的护航标准体系
        根据水利各业务系统融合应用、整合共享和云端部署的需求,以及管理组织特点、技术发展趋势,统一制定智慧水利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架构、数据、建设、运营、安全、管理、应用等标准规范及实施细则,实现统一标准规范,减少重复开发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2 建立健全运营模式,运用运营式开发与管理理念
        从技术和业务运营层面,建立快速响应、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细化运营机制、服务流程。
        5.3 构建安全和保密管理技术体系
        严格落实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体系,细化实施细则,强化安全评估、监测预警、事故应急机制,提高防护水平;开展安全专项审计,开展水利专项网络安全检查,形成常态机制[2]。
        6  体验优质的泛在惠民服务体系
        6.1 促进水利政务服务智慧便捷、民众数字素养发展提升
        融合线上、线下水利服务渠道,建立服务供给和体验优质、渠道更多、覆盖更广、更加精准的水利泛在惠民,全触达的“水利大服务”体系。
        6.2 充分满足和服务社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整合水利网上办事系统和社会公众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的水利内容定制、多信息渠道、实时消息反馈等服务。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各级水利系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精准化的服务。
        6.3 提升服务对象范围和服务质量
        优化以水利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民生互动为核心的四大服务内容,推进水利网上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及网络共享复用,全面提高水利业务领域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 智慧水利现状分析及建设初步设想[J]. 中国水利,2018 (5): 1-4.
        [2] 王超锋,安根凤,袁春丽. 智慧水利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研究[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 (14): 98-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