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陈炜 2费茹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1陈炜 2费茹
[导读]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

 

        1身份证:61252519731007xxxx;2身份证:61252519730518xxxx
        摘要: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镇(办)、239个村(居)、11.7万户、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人,其中耕地面积39.16万亩,人均不足1亩;山地面积457.4万亩,人均近11亩。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北有流岭、中有鹘岭、南有郧岭,汉江支流金钱河、丹江支流银花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岭谷地貌。境内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3.1摄氏度,无霜期207天,年均降水量709毫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本文分析了山阳县近年(2016年以来)新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管理;对策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国际上称灌溉与排水,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各项水利技术措施,改造对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充分利用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条件,保证作物稳产高产;调整区域水情,防治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1.山阳县农田水利现状
        山阳县是一个干旱缺水大县,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年降水量700—900mm,主要集中在7-9月,年均降水量约709毫米,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山阳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山阳县大部分地区降雨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山阳县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山阳县农业竞争力、实现山阳县乡村振兴的需要。2016年以来,中央投资山阳县新增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210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8905亩,项目涉及漫川、法官、色河铺、户家塬4个镇16个村。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现有农田灌溉设施失修、功能退化
        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任务是防旱、排涝和储水,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生态环境。山阳县大多灌溉设施均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法官镇跃进渠、漫川镇前店子大渠及水码头大渠、十里铺社区灌溉渠、色河铺镇陆湾大渠,户家塬镇灌溉渠、照川镇东河灌溉渠及麻庄河灌溉渠等,历经30—40年运营,期间经过多次维修养护,仍发挥效益。总体存在维护不足,功能退化,主要由于近年来基础建设(高速公路)、移民搬迁的大力实施,侵占农田、破坏水利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致使水利设施功能严重退化。
        2.2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乡镇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农民用水协会经费难以落实,且灌溉用电价格、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管理征收水费困难,工程正常运行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随着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转换,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职能有由利部门移交农业农村部门,过渡期存在管理严重不足现象。
        2.3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往往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农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近年来,虽然通过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但激励机制得不到落实,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明显放缓。



        2.4责权利不明晰,水利设施难以发挥效益
        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大县,随着山阳县县委县政府“药业兴县、旅游活县”战略的实施,以及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政策落地,政府对水利工程地方配套资金注入严重不足,致使建设—管理—运行—维护难以有效统一,责任、权属、利益难以落实,工程效益难以发挥。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农业和农村已为山阳县的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国家应给予政策倾斜,各级政府财政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对水利工程主体投资完成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要严格落实,验收完成后,鼓励民间投资管理受益,才能保障水利工程健康持续运行。
        3.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保护,普及依法治水思维
        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加大人力、物力做到专人负责,采用“村管片,组管线,人管点”的模式,落实管护责任。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加大惩处对水利工程破坏的力度。
        3.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新技术,发挥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生态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引水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3.4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责权利主体,明确用水商业运营化
        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农田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现有农田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4.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山阳县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于现代化农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山阳县乡村振兴重要任务。希望在未来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我县新修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雪.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35):146-147.
        [2]贺军.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J].江西农业,2018(12):71-72.
        [3]戚祥平.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现代农业研究,2018(3):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