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冯莉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冯莉
[导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经济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速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人民政府  山东济宁  272606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经济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力度,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根据有关调查了解,目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还有些问题存在其中,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引言: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各个地区政府都出台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持续提升三农产业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农业技术的优化改革,提升完善农村经营管理过程。然而强农制度和惠农政策的执行力不强,基层政府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基础设施体系,无法有效提升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科技设备和科学研究水平,对我国农业综合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进一步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落实,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影响显著。
        1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不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现有模式依然是家庭式的自主种植,这种模式具有明显不足,不仅不能实施大规模作业,而且由于不同农民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也缺少规划性。因为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各个农民根据自己经验去生产,再加上没有计划,因此很容易与市场脱节。此外,农村大批年轻人涌入城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特点,老人们更倾向于传统的耕作模式。这就使得现代化机械得不到充分运用,使新农村建设出现问题。
        1.2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对于现代专业的农业知识、技能无法有效掌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又缺乏必要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因而无法全面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收效甚微。此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重视基层农业经济活动,因此没有落实很多惠农支农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3农业生产技术缺乏创新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大国,但是却缺乏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体力,获取资源的过程中还要付出大量劳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使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投入较多,但是却没有取得相应成果。而且对于偏远地区而言,经济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只能依靠传统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2.1将传统、保守管理思想转变、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方法
        “工艺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环境优势,更是促进管理工作的展开变得更加顺利与便捷。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速度与力度,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传统、保守的管理思想进行转变,无论是高层的管理工作人员还是最基层的执行人员,都需要正确的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关注与重视,并按照农业生产内容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与策略,并在农业生产活动应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与革新。此外,最基层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还是要加大对于管理政策执行的力度,大幅度的提高管理工作展开的责任心。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健全、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制度与方法,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为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2建设完成临港产业园工作
        万亩临港产业园规划建设煤炭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集现代物流(装卸、中转、运输组织管理)、储存基地、互联网+金融+服务+大物贸、临港工业于一体的辐射陕蒙晋豫鲁,连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现代临港新区。同时计划在临湖集村建设容纳10000人临港社区,工程分二期。


一期建设临湖集村、周堤口村、宋铺村;二期建设东孙庄村、蒋集村、程垓村、穆桥村。有效整合土地发展千亩农业产业园,助推临港产业园发展。
        2.3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振兴
        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村产业体系全面振兴。以合作社为依托,结合科研院所搞新品种或附加值高的蔬菜林果进行种植,实行统一经营、分散种植,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红利”。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
        2.4实施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工作
        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前做好配套设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投资。根据乡村特色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健全完善垃圾清扫转运体系,制定相关保洁运行制度,落实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以更严的制度倒逼责任落实,改善镇村面貌。发挥多元力量,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党员、村级文艺队伍、各类社会组织等多方人员作用,协助开展村庄治安防范、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法律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等。由多方人员发现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映,促使村干部和保洁人员及时整改,逐步实现生态振兴。
        2.5培育文明乡风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乡村主题公园、文化墙、文化长廊,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将移风易俗与乡风文明相结合。加强日常宣传,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着力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全民参与,形成移风易俗的大气候;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他们既要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又要做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引领身边群众养成崇尚科学、文明向上、勤俭节约、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方式,真正达到共建共治共享,更好的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三是实施“以文化人”行动。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革除陋习,破除迷信,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而为农民创收奠定基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辩证角度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白山稳.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1):120-121.
        [2]张乃连.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188-189.
        [3]王秀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1):93-94.
        [4]程桂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农技服务,2017,34(14):158.
        [5]苟中康,胡健.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山西农经,2021,(02):33-34.
        [6]李虹贤.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现代商业,2021,(02):150-152.
        [7]宋媛光,张筝,王金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举措探究[J].山西农经,2020,(24):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