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基层民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包新吉勒图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包新吉勒图
[导读] 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里领域的高度认可,远超其它发展中国家。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民政局  内蒙古  137401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里领域的高度认可,远超其它发展中国家。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做好新时期基层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基层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技术融入到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使其自身发展更为迅速。信息化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基层民政一类的档案资料众多的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单位改革的大势所趋。许多地区的基层民政部门和基层机构已经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人员、制度、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仍有许多可改进之处,值得研究与探讨。
        1新时期民政部门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提升了民政档案资源整合效率,相对于传统人工处理档案信息的模式,依托于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在数据整合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降低基层民政单位数据收集、归类、更新、存储等环节的实际工作量,利用专业的办公软件,简化工作对接流程,节省了人力资源,提升了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和保管工作的质效,缩短了档案从收集到入库的周期,同时,智能化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2.深化了档案开发的程度,档案作为新时期信息资源深度挖掘的重要基础,对档案管理体系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民政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此,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合理构建与优化,可以使信息的采集更全面、更新更及时、处理更高速,同时,还能够深层次、全方面的开发档案数据的价值。
        2新时期基层民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2.1做好数字化基层民政档案保管工作
        数字化背景下基层民政档案保管是做好基层民政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数字化基层民政档案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使基层民政档案满足纸质档案保管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不同载体形态的数字基层民政档案采取具体相应的保管措施。例如,数字背景下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存储介质,主要有磁带、硬盘、软盘、光盘等,不同形态的数字基层民政档案存储要求不同,其中,光盘尤其要做好防尘、防光、防火和防磁等,还要定期检查基层民政档案保存状况,利用电子签名、身份识别、信息加密、防计算机病毒,以及信息迁移等,确保数字背景下基层民政档案信息安全、完整。
        2.2加强档案人员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到,要“加强档案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即业务培训。基层民政可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并将培训质量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相绑定,善于利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积极性,进而提升其业务水准。另外,基层民政还可积极引进新鲜血液,优化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配置,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2.3做好顶层设计,分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完善
        任何事物的推进都需要顶层设计,我国的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相应的顶层设计。虽然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已经有了相应的制度,但具体落实下来仍然会出现“空洞”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各单位结合实际细化每一步计划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档案信息化改革稳步进行。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与管理。


选拔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兼具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且该队伍应保持稳定;二是职能分工。档案管理部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牵头部门,装备部门、后勤部门等是协同部门,各部门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三是基础设施配置,包括档案办公用房、阅览室、档案库房等,都应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四是考核指标。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中,明确考核的各项标准,为档案管理工作优化指明方向。
        2.4建立网络管理档案
        为了提高基层民政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建立网络档案,针对网络档案的建立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1.互联网时代应该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单位的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网站和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加强相关网络档案的使用,从而让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应用到档案管理中;2.单位负责人加大对信息设备的投入,让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人员在设备使用上更加放心,而良好地信息设备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此外由于档案管理信息量大的问题,需要单位定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便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5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及时更新馆藏资源
        社会发展迈入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发生了转变,为更好地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档案部门应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体系的立体化、智能化、层次化发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重建、改建档案基础设备,并调派人员、增加人手,全面充实档案工作管理队伍。具体来讲,首先,民政部门应加强与专项技术研发企业、相关单位的联系,从全面构建政府信息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财政资金的利用形式,针对性的完善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础;其次,应结合民政部门档案的实际管理特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程序升级方面的资金投入。如,为基层信息收集人员配置移动终端、数码相机等设备,保证文件、图片、视频与音频等档案数据收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第三,通过将历史资料扫描入库、整理归档的方式,合理利用地区档案共享系统,对自身馆藏进行更新,加快丰富档案馆藏资源,充实库房存量。
        2.6提高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如今的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这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缓慢,因此提高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1.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升服务态度,让更多的员工相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2.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不能随便聘用一些不相关的人员管理档案。为了保障档案管理的长期发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聘用方式:(1)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2)短期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3)从其他工作中借用的工作人员。不管哪种方式都要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3.为了长期发展,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培养自身的管理人才,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从而确保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安排外出学习,让管理人员多看多学,最大程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根据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定期的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一些平时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也要定期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给予奖励。这些建议的制定,都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障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应与信息化建设结合,改变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管理模式,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建立档案管理专业团队,将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功效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钫.推进新时代民政档案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民政,2019,No.665(20):39-40.
        [2]梁刚.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9(19):60.
        [3]周春青.信息化背景下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探讨[J].信息周刊,2019(4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