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52619820505xxxx 广西玉林 537700
摘要:在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总结施工经验后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十分普遍。但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灰比例、振捣方式、添加剂过多或者过少、养护不及时等,需要施工人员对工民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裂缝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以控制裂缝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文章结合施工前、中、后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结构裂缝,制订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以满足结构裂缝管理的需要,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 混凝土结构; 裂缝处理;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成为工民建技术员关注的重点。随着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不断增多,人们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建筑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对混凝土结构而言,不仅材料质量和施工程序问题会导致结构开裂,而且温度、湿度、荷载等都会引起开裂。
1 施工裂缝的常见类型及出现原因
1.1 干湿型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是指在混凝土材料生产、使用或后续养护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速度不一使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较为明显的裂缝。在工程的最后阶段,施工企业忽视养护,造成混凝土外层与空气混合,吸收了过多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慢于外层,造成混凝土内、外湿度不同且压力不同,进而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同时出现,范围较大,会造成施工过度延迟,使施工企业无法完成其应有的施工任务。
1.2 荷载裂缝
这种裂缝也叫应力裂缝。其经常出现在建筑结构中,如简支梁受力、牛腿受力、屋面板张拉、大偏心受压柱、现浇楼盖等受力不均匀或部分受力的位置的一种较为规律的裂缝。多数情况下,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
1.3 收缩性裂缝
通常,浇筑后一段时间,当混凝土硬化至一定强度时会脱水收缩。尤其是夏天,当混凝土水分流失过快而发生变形时,若混凝土抗拉程度低于收缩力度,就会产生收缩性裂缝。同时,大面积梁与板等部件也经常因混凝土水化热,影响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如果不及时加以阻止,将会对这些部件造成严重后果。
1.4 温度型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指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同一点的热能积累导致其内部空气无法流动,从而使此点温度显著升高,内部水分不能有效蒸发,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外之间存在温差,进而产生温度应力,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一种裂缝,大幅度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总体水平。并且,此裂缝的产生过于随机,没有规则可循,充满了不确定性。根据其形式的不同,这些裂缝通常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八字形裂缝,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裂缝的表现形式确定混凝土的结构。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方法
2.1 前期预防裂缝发生
(1)周全的前期设计规划。
首先,工程管理员应合理制订施工组织计划,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防止裂缝的出现。通过优化施工准备工作和确定具体的施工工艺,制订具体的裂缝处理方案。其次,认真选择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模具,制订混凝土结构防裂方案,避免因盲目施工而产生裂缝。
(2)加强图纸审核。
严格控制施工计划,并对已完成的施工计划进行多环节审核,以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施工方案审核内容如下:第一,确定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内容,关注施工人员对裂缝的控制程度;第二,明确结构伸缩缝、后浇带、伸缩形变的定义,并掌握各施工环节的核心方法,有针对性地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裂缝。
2.2 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缝
(1)选择适合的混凝土材料。
避免结构裂缝的前提就是严格选择混凝土材料。在工民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倾向于使用清水混凝土与低水化热水泥。
骨料通常选择粒径较小的材料,以确保含泥量<1%,以降低施工后混凝土的收缩率,从而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购买混凝土材料的人必须严格控制以上方面,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2)控制合理的水灰比。
混凝土是工民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主要材料。一旦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出现误差,后果是无法估量的,经常会导致塌陷、强度不达标、裂缝、张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合理配置混凝土的水灰比。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当混凝土的水灰比>0.6时,则更易产生较大的裂缝。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的方法如下:首先,为防止大量硬结的出现,应避免长时间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如果搅拌时间太短,混凝土则会因搅拌不均匀出现缝隙,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其次,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应从工具、方式与水平等角度优化混凝土振捣过程,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密实性并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
2.3 后期修复裂缝
(1)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
进行后期养护工作时,则意味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即将完成。此时,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养护工作的质量要求,以细致、耐心的态度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养护。后期养护不当,常常会发生诸如不平整、裂缝、起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后续养护工作的重视,采用洒水、水膜覆盖等方式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效果。同时,要注意对孔隙率的处理和控制,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
一旦工民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如未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任其随意发展,这将增加裂缝的严重程度,对建筑造成破坏。全面对结构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加固是修复裂缝的方法之一,可保障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首先,若混凝土出现不影响结构内部稳定性的温度型表面裂缝时,可反复对裂缝处涂抹水泥浆。为避免出现腐蚀情况,还需在其表面涂抹油漆或沥青。其次,在裂缝处添加钢板、钢架或其他介质,以对其进行加固。不同大小的混凝土裂缝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如果裂缝<0.2mm,可采用环氧树脂结构直接密封;>0.2mm,则可将结构胶灌注于裂缝中。上述加固方法的目的是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并降低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3 工民建混凝土裂缝处理要点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初期,为了掌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及搅拌的质量控制纳入方案中,并根据施工区域的环境对工艺进行优化调整。
3.2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1)供应商的有关资料在材料到达现场之前,先进行调查统计,以确定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此之后,为了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每次进场都要进行抽样检验。
(2)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应检查混凝土的配比和性质,以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的相关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部位充分振捣,并控制振捣时间。
(3)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效地管理施工现场,以确保材料的存放环境能够起到保护材料的作用;有效地养护施工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和机械,避免由于机械故障而引起施工质量问题。
3.3 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
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如果工程需要用到铜模板,则必须对其提前浇水,确保铜模板处于湿润状态。浇筑结束后,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或保湿膜控制混凝土水分散失率。模板只能在混凝土结构完全干透后才能从结构中拆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不能只注重出现裂缝后的修补,还应注重对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在裂缝处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施工特点、施工工艺及混凝土材料等因素的优缺点,在各个施工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罗国占.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解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5):122-123.
[2]严雪军.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