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柏垭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阆中 637431
摘要:2018年8月,我国首次出现了非洲猪瘟感染疫情,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强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此病毒传播速度极快,在一些养猪重要地区纷纷出现了此病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养猪业应当积极面对非洲猪瘟,合理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基于此,本文针对于非洲猪瘟防控及稳定生猪生产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生猪生产;实践策略
引言:防控非洲猪瘟并不是一场快节奏的战争,而是需要长久的攻防战。各个地区的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非洲猪瘟,同时兼顾防控非洲猪瘟和稳定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在推动发展养猪行业的同时,能够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从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稳定生猪生产的实践策略两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针对于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包含多项,分别是:监管养殖场户及严格实施防疫制度、落实联防联控和避免养殖环节中使用餐厨剩余物、加强高速公路值守严防外疫的引入和传出、全面进行排查并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强化消毒灭源、强化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加强饲养管理等,下面将一一进行论述。
(一)监管养殖场户,严格实施防疫制度
要全面调动各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开展非洲猪瘟防控责任制,对各个用户、小区以及养猪场展开严格监管,落实一对一监管规模生猪养殖场,开展乡镇政府负责一百头以下的养猪场、县级畜牧兽医主管负责一百头以上的养猪场模式,对规模生猪养殖场展开督促工作,强化日常防疫管理工作,坚持每日进行消毒工作,实施门禁政策,实时监督养殖户,避免养殖户不科学合理的养猪或者胡乱处理病猪,从而对防疫水平和能力进行不断提高[1]。
(二)落实联防联控,避免养殖环节应用餐厨剩余物
各个部门要紧密展开配合工作,包括:公安、农业农村、卫健委、商务、市场监管等,切实展开联动措施和共享信息工作,保证顺利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以及严格监督和检查排查工作。针对于用餐厨剩余物喂养生猪的情况,要坚决抵制和禁止,要统一处理和回收餐厨剩余物。全面检查餐饮服务业,严格审查相关餐饮行业是否规范和统一处理餐厨废弃物,基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引导相关企业要遵守规定,严格打击养猪户为了提高自身经济利益而发生泔水喂猪的情况。
(三)加强高速公路值守严防外疫的引入和传出
要高度重视防控非洲猪瘟工作,严防外疫的引入和传出,应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置非洲猪瘟防控检查消毒点,对过往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检查运输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车辆是否具备动物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及非洲猪瘟检测报告。
(四)全面进行排查,切实做好疫情监测
针对于监管养殖户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要切实落实防疫专员、乡村兽医、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定期对散养农户及规模养殖户进行疫情排查,全程监督和检查其中的薄弱环节和防控任务,常态化排查非洲猪瘟,确定无遗漏、全覆盖的检测和排查。发现疑似症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按程序报告。比如,2020年,山西省大同市不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一月份到三月份之间,排查了1391万头生猪以及13万次养猪场户,通过采取化学检验手段,共完成了3.28万头生猪的非洲猪瘟血样报告,560万平方米是累积的消毒面积,使用了20余吨的消毒液,对非洲猪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有效的抵御。
(五) 强化消毒灭源
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切实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全覆盖对地点屠宰场、农贸市场、生猪交易市场、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车辆、交通要道、养殖场圈舍、无害化处理场所消毒,特别是病死动物要严格无害化处理,严禁转运买卖。
(六)强化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
强化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官方兽医到场检疫,认真做好临床健康检查,规模养殖场实行全进全出,生猪出栏要进行环境采样和采血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经营人员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入场,官方兽医要实行全程监管。
(七)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户要做好场内的环境卫生,完善消毒措施,保持圈舍通风,注意饲料搭配,防止饲料霉变,畜禽不得混养,提倡封闭饲养,做好灭蚊灭鼠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二、稳定生猪生产的实践策略
对于稳定生猪生产的实践策略也涵盖多种,分别是:严格防控非洲猪瘟、健全现代生猪良繁体系、全面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大力发展中小养猪场、优化传统生猪调运方式,下面将一一进行说明。
(一)严格防控非洲猪瘟
要严格开展和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明确相关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生猪产业各个环节、有关部门、政府,严格落实有效的防控手段,包括:生猪运输、应急处置突发疫情、排查和监测疫情报告、全面监管餐厨剩余物等,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发生非洲猪瘟的情况,提升生猪生产的稳定性。遵循疫情日报告机制,对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进行严谨的贯彻落实等。
(二)健全现代生猪良繁体系
强化构建现代化生猪良种繁育机制,鼓励养殖单位积极展开种猪选育工作,严格测定生产性能,保证优良品质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于生猪良种,要积极贯彻和落实相关补贴和扶持政策,加大对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养殖企业和单位对优良种猪精液进行采购和引入。提高信息化的生猪产业链,对智能养猪装备展开广泛的推广,进一步对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提高[3]。
(三)全面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
如若条件允许,要不断对规模养猪场展开扩建和新建,还要鼓励建设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创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从而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养猪行业。在创建养猪示范场的过程中,要确保拥有较强的带动能力以及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调动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领头羊的作用,进而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大力发展。并且,不断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进行优化和调整,支持养殖场购买多种农机装备,包括:环境控制、自动喂养、处理废弃物等方面机械设施。
(四)大力发展中小养猪场
针对自愿和有意愿的农户,积极引导对养殖规模进行稳步扩大。各个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教育培训模式,从而协作中型和小型养猪场对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还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品牌共创、技术共享、统一生产和营销等,稳定中小养猪场的利益。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和培育,从而提高对中小养猪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强化帮助散养农户,提高对散户的技术指导。
(五)优化传统生猪调运方式
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对猪肉消费升级需要进行顺应和接受,从而使运猪朝着运肉方面转变,尽可能的降低和避免出现跨省调运的情况。鼓励和宣传冷链调运猪肉产品,针对实际情况,创建冷鲜肉配送机制和流通体系。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引导和宣传猪肉消费,对冷鲜肉消费比重进行提升,对便捷措施进行具体的细化工作,有顺序调运生猪产品、种猪以及仔猪等。
结束语:总而言之,想要切实保证国内猪肉的质量和产量,就要严格防控非洲猪瘟,可以通过采用严格防控非洲猪瘟、健全现代生猪良繁体系、全面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大力发展中小养猪场、优化传统生猪调运方式等方法,切实提升生产生猪的稳定性,从而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冬梅,邓柯婷,王红帅,等. 防控非洲猪瘟形势下,生猪保供稳价的调查与思考[J]. 兽医导刊,2019(18):35.
[2]韩长赋:非洲猪瘟发生势头逐步趋缓,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总体稳定[J]. 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9(4):5.
[3]逯树军. 天镇县非洲猪瘟防控及促进生猪恢复生产情况的主要措施探讨[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