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国内信息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土地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土地管理当中,能够形成全新的土地管理技术支持,使得土地管理可以结合实际状况来选择更加完善的方式,并能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信息,优化土地资源的不同配置。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应将大数据管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方案来进行实施。为充分迎合中国现阶段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应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实施方案来选择相应的管理方法,使基础体系更加科学完善。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并可以据此确定统一的规划与要求,使得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加凸显土地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交通、水利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为其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信息化技术本身具有获得数据信息准确等多种优势,这种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中有应用,可以提高管理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1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不够
在土地管理利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土地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的发展和实践空间。现阶段,多数部门对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还不够,使得收集到的信息不具有安全性特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1.2土地利用方式失衡、发展机会不足
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和农户生计最根本的要素资源,但农民如何利用土地以及支配权力的边界界定尚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以至于土地资源在农村和农民手中的利用方式呈现出单一、低效和失衡的局面。尽管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等集体性资产,但其利用大多属于祖祖辈辈的自然延续,普遍存在前期规划不足等问题。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利用规划普遍存在资质和能力欠缺等问题,且土地规划门槛较高、成本较大。比如,如果需要政府的项目支持,就必须花费一定资金聘请相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由于农业的比较弱势和优化配置不足、土地利用方式及开发体系失衡,部分地区的农业缺乏稳定、有效、可持续的营利性利用方式。在此情景下,外部诱惑一旦超越当前土地产能效益,便会诱发村民甚至村集体的各类投机行为。
1.3大数据管理存在安全问题
对于大数据技术在土地管理利用工作中的应用而言,由于缺乏对数据信息管理的准确认识,从而使得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不是很高,进而导致土地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实践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加强了对大数据管理的重视,并且优化了基础的土地管理手段,但由于大数据管理本身较为复杂,它的安全性也涉及非常多的内容,使得实际的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直接影响到了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效果。
2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2.1基于主流技术平台及相关技术研发
采用主流GIS平台、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如PostgreSQL,主流系统开发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充分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开放互联、多源数据接口、数据之间的关联、兼容以及网络环境开放性的基础上,形成完备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力争建成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管理平台[6]。依据业务需求调研过程的具体功能要求,经过技术选型分析,确定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的技术路线。
2.2加强对海量异构数据的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地形比较复杂,这将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其中的数据种类也非常多。
如果在此过程中,各县局应用同一时期的方式和技术对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在汇报,就会在汇总的过程中受到数据格式转换的影响,导致其中的数据丢失。当前,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其中已经得到了有效应用,可以在建立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的基础上,如ArcGIS和MapGIS等,对其中的海量空间数据进行编辑管理,加强对影像的处理分析,为数据的更新和编辑查询等多种工作提供方便,实现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综合性管理,保障GI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进行信息数据资源共享
对于现阶段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则应该在“智慧国土”这一背景下,进行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以此逐渐实现各区域内的信息互联,并且在信息化的技术优化手段下,实现资源管理的长效性建设。在此过程中,相关的国家部门则可以利用信息化为主的业务监管与处理模式,以即时性的动态信息,实现执行力、协调力、联动力在各项管理决策中的便捷性条件。
2.4合理应用空间分析功能
与其他的信息系统相比较,GIS信息系统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其本身就具有非常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为了发挥空间能力在土地数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以GIS技术为基础,加强对缓冲区和叠加区整体结构的分析。同时,我们还需要清楚的,空间分析上的实质,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解决地理空间上的问题和难题,积极做好其中的数据整理和挖掘工作。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目标进行转化,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数据.
2.5完善“智慧国土”建设下的区域性目标
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借鉴日本和国际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案例,学习更多的成功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转化与目标的持续优化,并且在满足“智慧国土”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下,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专业人才,不断强化当前土地资源在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服务质量、高效管理以及精准的决策环节,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方面的数据共享。为了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不仅需要建立国家土地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国家土地信托。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前不同区域间的土地资源价值,以此提升相关部门的资源管控能力与决策水平,以此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国家土地部门的资源管理、管理和决策水平。注重现有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国家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源管理。
2.6构建土地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
在国内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将这一技术科学应用到土地管理当中,能够逐步构建土地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从而使得基础的管理与利用措施更加完善准确。在优化土地管理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来使得基础的土地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形成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并不断增加和扩充基础的管理手段,加强对现代化大数据安全技术的全面应用,使得土地管理安全性得到稳定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智慧国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性手段,实现以信息化为导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争.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04+135.
[2]冯军莲.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探讨[J].居舍,2019(33):168.
[3]王洁.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9,9(08):35-37.
[4]甄婧.大数据时代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与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116-117.
[5]洪霞.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