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建筑企业发展机遇 张殿方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殿方
[导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从疫情回归正常化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短中长期政策协调协同,更加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去年应急性特殊政策逐渐淡出[1]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4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从疫情回归正常化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短中长期政策协调协同,更加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去年应急性特殊政策逐渐淡出[1]。从建筑企业发展来看,今年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建筑企业做大规模提供了市场空间
        报告提出,财政政策定性是“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货币政策定性是“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国家宏观政策有望继续支撑工程建筑投资稳定增长。
        从财政政策看,2021年预算赤字率3.2%左右,比2020年的3.6%有所下调,但仍保持在相对高位(2015、2016、2017、2018、2019年赤字率分别为2.5%、3.2%、3.0%、2.6%、2.8%,赤字规模分别为1.62、2.18、2.38、2.38、2.76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3.65万亿元(2020年3.75万亿元),仅同比减少1000亿,且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虽然赤字率、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略有减少,但总量减少有限,同时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中央本级支出负增长,地方转移支付增长8.7%,高于去年,地方政府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有望缓解,财政支出总规模继续增加,对今年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投资形成强力支撑。
        从货币政策看,报告要求,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202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0.1%(2015、2016、2017、2018、2019年M2增速分别为13.3%、11.3%、8.2%、8.1%、8.7%),今年货币政策不搞急转弯,“稳”字当头,推动实际贷款率进一步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预计今年M2将保持在10%左右,处于相对高位,资金使用成本保持平稳略有下降,企业融资和财务成本有望降低,对企业加大投资类项目布局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行动,为建筑企业优化发展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城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新型城镇化方面。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2],到2025年提高到65%。据估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1000多万人口进城,分别拉动投资、消费3.7个、1.8个百分点,带来一系列基建、房屋及市政设施建设需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协同发展,带动超量的区域间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工程投资需求,为我们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改善发展质量提供了机遇。
        城市更新行动方面。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3],城市更新领域建设需求广阔,各地谋划了一大批城市建设领域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仅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同比增加1.4万个(按每个小区投入2000万计算,约需投资1万亿以上)。各城市强化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来河道治理、堤防建设、排水系统完善等一系列需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治理和传承培育,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业务需求。
        三、新基建、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为建筑企业拓展新业务发展提供了渠道
        报告提出,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等。
        新基建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约1万亿元,其中大数据中心、5G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投资规模分别为52%、27%、11%、10%。高新技术制造业建安投资比例一般为30%左右,即新基建重点领域市场规模大概为3000亿,总量不大,并不能改变目前市场格局。新基建对企业发展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升行业发展的科技渗透率,颠覆传统建造模式[4],在新基建项目中,将更多应用智慧建造、人机协作、建筑3D打印等技术,通过提取海量关键数据,真正将企业引入数字化时代,大幅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改变现有投资建造业态。
        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绿色发展是时代发展最强音。今年报告提出,到“十四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分别为15%、18%),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意味着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将是长期稳定的大市场,据测算,仅水环境治理市场,“十四五”期间将达万亿规模以上。未来5-10年,我国现存的城市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工矿企业污染等短板会加速补齐,项目更多的会以省份或流域打包形式推向市场,需要具备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承接,这为大型建筑企业在目前业务基础上,加速拓展新兴业务提供了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ISBN978-7-01-023253-9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0
        [2]ISBN9787503794612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1-72
        [3]ISBN978-7-01-022602-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11
        [4]郑琪.“新基建”背景下,建筑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勘察设计,2020(07):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