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部门保管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分析 梁珊

发表时间:2021/7/1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梁珊
[导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加强文物的保护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文保部门是文物保护的主体单位,其保管环境的建设对于文物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陆川县文物事务中心  广西  537700
        摘要: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加强文物的保护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文保部门是文物保护的主体单位,其保管环境的建设对于文物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县级文保部门保管环境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文物保管环境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三点提升文保部门文物保管环境的措施,即强化文物鉴定工作、精准化的分类保管、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
        关键词:文物保管部门;保管环境;文物保护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遗产,是历史研究的先驱,故文物保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物保管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阶段,文物便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没有文物就难以进行历史研究。因此,文物保管对于研究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保部门是文物的存放地与保管部门,包括各类型博物馆、文保单位、文物事务中心等,其环境建设对文物的保管有直接的影响。考虑到文物的非再生性质,并为更有效地保护文物,我们必须提高保护文保部门环境的认识。基于笔者工作环境,本文以县级文保部门作为研究对象。
        1 县级文保部门环境的定义
        根据文保部门的实际环境情况与文物保管环境要求概括,文保部门环境是指文保部门的环境状况,它涉及多方面,包括硬件设备、技术条件和其他辅助条件等,同时对温度、湿度、照明和空气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环境规划与要求,以避免潮湿、灰尘、微生物和其他环境因素对收文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文保部门的文物保护环境的提升,是助力发展文物保管规范科学管理方式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进一步揭示了历史文物的教育意义,强化文物利用研究,提高人民对保护和承认历史文物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文保部门不仅是文物保管的主体部门,还是是一个文化教育研究机构,它不仅是收集、保存、展示和研究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的场所,还是为观众提供参观展览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致力加强博文保部门环境提升,使文物有更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尤其是县级文保单位,因其建筑面积、保管场所、保管设备、保管技术以及保管理念等方面的问题,文物保管环境的研究提升尤为重要。
        文物主要存放在文保部门内,受到其保存的环境直接影响。对于文物的保存,不同材质的文物有不同的保管环境要求,这需要保管人员精准知晓,从而根据文物所需条件,创造或者更好地改善文保部门文物包干的环境,使文保部门中温湿度、光线和其他环境因素都适合存放文物,为保护文物创造有利的条件,并减少它们在保存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害。不适宜的保管环境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故而科学的保护文物藏品是文保部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文保部门保管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分析
        2.1 减少温、湿度对文物的损害。温、湿度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对文物保管环境很重要,多数文物的损害都与温度、湿度相关。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对文物的影响不容忽视。不符合保管要求的温、湿度会严重损害文物,例如书籍、图画和档案等纸质文物,在过于潮湿的地方,容易受潮滋生微生物,造成纸张破损虫蛀;在过于干燥的地方,又容易造成纸张脆化甚至粉化。其他文物,在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均会造成各类损害,如铜器生锈、墓碑变色、铁质侵蚀,木制品变形、陶瓷颜料着色等。因此,我们必须适当注意文物贮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作为文物保管场所,温湿度必须根据文物特质进行严格规范。县级文保部门是对文物负责的单位部门,这就要求保管环境在大程度上确保博物馆的湿度符合要求,达到保护文物,减少对文物损害的目的。故而必须清楚认识到保护文保部门文物保管环境对保存文物的重要性,创造有利于保护和减少文物破坏的保管环境。
        2.2 有效减少虫害和微生物对文物的破坏。害虫和微生物对许多文物,尤其是纸质书画作品,容易被害虫和微生物侵害,造成纸张虫蛀。破损。


此外,潮湿的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存,其繁殖速度加快,而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对文物的破坏力更大,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文物受损严重。保管环境的科学提升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文保部门根据文物的特质,会设置有专业文物保管人员,同时学习各类开展防治病虫害和微生物的预防工作,防止真菌源的出现,通过引进设备,控制保管场所的温度、湿度、通风等,从而创造不适于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或降低各类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减少害虫和微生物对文物的损害。
        3 提升文保部门文物保管环境的措施
        3.1 强化文物鉴定工作。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文物鉴定是设置文物保管环境的基础,只有精准的分析出文物的价值、材质、用途、工艺、年代等,才能有针对性的设置文物保管环境。在文物鉴定过程中,根据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所载的资料,以便准确地评估其价值,同时提交具有准确特点的详细分析报告,为鉴定过程和结果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在现阶段,县级及以下文保部门存在着鉴定标准和方法缺乏统一性、有关部门对文物鉴定活动监管不足,专业鉴定人员缺乏等问题,针对此,加强对文物鉴定的控制,强化文物鉴定的重要性,培养和引进鉴定人才,整体上提高文物鉴定的精准性,为文物保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精准化的分类保管。在保护和管理文物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文物的特质进行分类保管。上文提到,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保管环境要求,这是避免文物收到不良环境影响的首要条件。基于此,文保部门可根据文物的级别、种类相应的建立不同保管场所,从而设置相对应的保管环境。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也需要将保管环境条件相近的文物进行分类保管,避免出现再次损害的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文物的转移,在文保系统中会因借展、拨调等原因将文物转移,这除了做好文档记录外,还要注重文物的保护,在转移过程中不损害其他文物的保管,这可设计单独的保管囊匣,或应用新科技手段,精准寻找放置点,不妨碍其他文物的存放拿取。
        3.3 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也是文物保管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物保管,需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对于人文环境,首要的在于文物保管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严格按照文物保管的要求与相关规章制度行事,认真履行保护文物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维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物。其次,保护和管理文物,既是有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让公众主动参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例如,文物管理机关可以定期为广大群众举办专题讲座,推广有关知识,提高人们对保护文物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激发人们对保护文物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亦应从学生时代开始,灌输与文物保护有关的知识,例如:要与学校合作展开定期组织参观博物馆学习等活动。
        加强文物保护是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必要条件,是切实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总的来说,文物的保存对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提升文保部门保管环境,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3:1-13.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148-157.
        [3]项顼.走出库房面向大众——信息化共享视角下的地方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5).
        [4]娄景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3).
        [5]李云艳.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J].黑龙江史志,2019(11):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