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6期   作者:梁彦武
[导读]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广泛地应用了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使变电运行的工作
        梁彦武
        乌兰察布电业局四子王输变电管理处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广泛地应用了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使变电运行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了保证无人值守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并且更好地发挥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的优势,仍然需要加强管理,定期对设备开展检查,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且科学地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等,保证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能够更好应用,从而使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
1变电运行无人值守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电网的发展速度为了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也大大提升,这无疑对操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供配电管理系统不断升级,现有依赖人工操作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够再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人或少人的值守管理模式逐步普及试行,人们正在将传统作业的管理模式向智能化、高级化转变,以方便管控更多的工作。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目前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种为有人值守,第二种为无人或少人值守。所谓有人值守,就是指有很多人在值班,这种工作作息制度一般采用三班轮换的作业方式,避免疲惫作业,值守中要求每班人员都要定期对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巡视。所谓无人值守,一般指没有固定的值班人员安排,完全由自动化遥控操作来完成,实现遥控、遥信、遥测等。近年来,随着数字网络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也随之不断革新。它的发展脉络由最初70年代的计算机时代所衍生出来的专用操作系统SCADA转变为80年代取而代之运用的EMS,一直到RISC/UNIX的出现成为90年代系统EMS/DMS的宠儿,到了21世纪更是进入到了全新的JAVA时代,因特网的出现实现了全新自动化系统更新,在这四代科技的演变过程中,硬件系统配置不断发展,其中前置机的变化最为明显,已由过去的单片机实现了专用化转变,而服务器同样实现了专用化,专业服务器或专用工作站已经成为当今主流。通讯设备的改变主要在串口技术层面,由过去的RS232串口变为100MHz的双网口。除此之外,还有操作系统同样由具有原始的DOS转变为了现代人们普遍应用的WINDOS2000、UNIX等。总之,无人值守站室已经开始成为变电站运行体统中的主流,同时对自动化系统的苛刻要求也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单一的SCADA功能随着发展的需求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已开始由单一功能步入综合化功能的开发行列,此外,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愈发凸显出各个功能之间的紧密关系性,不论是监控还是测量或是通信与远动,每一个环节都需配合运行,实行综合自动化信息管理,充分利用综合优势,以取得自动化系统的最大效益。
2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结构
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等多种技术,对智能变电站的实时环境、图像监控、火灾报警、照明暖通、安防报警以及门禁识别控制等进行在线监视和智能控制。智能辅助控制系统能够辅助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开展管理和控制工作,也是保证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进行远程控制的基础。该系统通过监测、预警和控制手段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等问题。通常情况下,无人值守变电站要实现智能辅助的功能,就需要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结构应该具有分层或分区的分布式设计,从高到底依次为省级、地区级及站端系统,由此构成1个完整的三级结构。

2)该系统的核心就是“智能控制”,它的作用在于对站内主要设备及关键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周围环境条件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无人控制,进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状态符合相关安全协议。3)该系统的核心主要依靠IEC61850协议,已有类型的印象信息、环境数据、门禁以及防盗报警的采集监控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采集和上传。4)所有安全相关要素及信息监控量在监视及控制方式上必须严格采用一体化的方式。5)仅有获得许可的主机可以作为嵌入式设备,严禁将其他类型的设备作为主机。6)各安全相关要素的子系统之间能够在智能辅助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完整的联动,并且不同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
3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应用的措施
3.1开展定期检查
在应用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对电力设备定期开展检查、维修与保养,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设备,要重点记录并进行分析,存在问题的设备如果可以在经过维修后继续使用,就需要立即将运行的设备停止,对其进行维修,维修好之后再投入到使用中;如果属于无法再维修,到期应报废的,应按照相关资产管理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也要对新设备及时进行补充,避免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当前,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中的红外线和热光谱仪的应用效果很好,对于一些平时很难甚至没有办法发现的故障,这些技术就能够探测到。同时,在季节天气发现变化的时候,也要及时进行检查,避免由于季节的变化,或者出现恶劣天气而损害到变电设施。
3.2合理设置电气开关
电气开关设置的位置应合理、方便,电气开关包含运行状态和热备用状态的都应保持可以远程操作状态,以便监测人员进行远程操作控制。当出现需要关闭开关的情况时,比如电气设备关停检查,远程监测人员应负责沟通,传达指令至现场操控人员,使其按照规定将相应的需要关停的电气设备开关置于“就地”状态,在电气设备关停检查期间由现场的操控人员管理,等检查完好后,由现场操控人员将电气开关重新调整至远程操控状态,并转交至监测人员。
3.3制定无人值守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系统的正常运行都需要一套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也不例外,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在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时发生问题。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各个岗位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岗位规范进行操作,遵守岗位分工,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职责任务。各个岗位的员工尤其是系统检修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的分工,系统监测要设置专职人员,以便对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各监测系统进行及时、专业的维护。
3.4提升变电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需要不断更新,而且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运行人员需要对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掌握新设备的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熟练地对设备进行操作。同时,重视并加强对变电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电力设备的专业知识,做到对电力设备完全掌握,才能够更好地识别设备的故障并解决,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此外,除了重视对变电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对其开展实践培训,在操作技能上也能够得到提升。当设备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进行检修,避免在检修上耽误太多时间,有效地提升无人值守变电运行技术的使用效率。总的来说,加强对变电运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对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进行应用与推广。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得到广发应用。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大规模投入电网中使用是大势所趋,新技术的问世会带来革新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不断的尝试、深入的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优化无人值守的变电运行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志宏.无人值守变电站测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2019,27(08):46.
[2]孙晓迪.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
[3]梁建来,陈斌,朱从刚.变电智能巡视功能的拓展研究—GPS、3G和GIS在无人值守变电站巡视维护及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8(09):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