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发展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8期   作者:陈玲玲、陈丽
[导读] 自然环境与能源紧张问题是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玲玲、陈丽
        浙江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盐 314300
        摘要:自然环境与能源紧张问题是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风能、太阳能、水能以及生物能等新能源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因此,在未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对新能源并网发电的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应用
        前言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了迅猛发展,其能够将高效、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电力生产中煤炭的使用。对比传统的发电模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备很大的优势,如就近发电、减少线损、灵活性强等。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入到公用电网中,能够实现发电用电并存,在就地消纳电能的同时,可以将余量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有助于促进公用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
        1分布型新能源发电工艺
        分布型发电通常指的是以目前开发的新能源或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为支撑的小型发电机构,分散地设置在负载周边区域的发电模式,分布型发电工艺又可以称为分布型输电和分散型产电工艺。为了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提高供电水平,需要不断完善分布型发电工艺,从而推动供电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发与应用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太阳能等,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新能源开发结果对比来看,我国在风力发电、热能电池以及日光能光伏发电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日光能光伏发电工艺指的是利用具有光电效应的可控硅半导体材料将日光能转换为电力能源。现阶段,光伏发电机构主要有独立式光伏发电和并网式光伏发电机构两种类型。此外,燃料式电池工艺主要是将储存在化学氧化剂和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力能源,这种工艺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发电过程中的噪声,同时具有环保性能。
        2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应用策略
        2.1强化政策支持
        想要实现分布式光伏并网发展的健康发展,需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同时,把握好相关产业的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从政府角度,应立足政策层面,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提供支持和鼓励,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加大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推动政策实施效果的最大化。在收益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时,提高支持的优先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依照区域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目标、投资方能接受的投资收益水平以及相关制造产业发展等因素,对当地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和补贴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更能吸引投资者的政策。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测算的方式,确定当年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指标,对事前备案,与近期完成装机的投资者,给予相应的装机容量补贴,制定出符合当地分布式光伏发电情况的奖金管理办法,对补贴资金的申报、拨付等进行监督管理。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问题,在光伏能源丰富的区域,应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相关企业的转型发展,加快分布式光伏产业结构的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对于弃光限电区域的光伏发电,可采取保障性收购措施,托底光伏能源项目收益,推动新能源的稳定健康发展。分布式光伏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2.2做好技术优化
        2.2.1强调自动监管
        在推动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于光伏供电的动态自动化监管。从电力技术人员的角度,可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就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进行预测,配合智能控制技术来对光伏并网后的功率变化以及电源控制进行监控,在优化光伏系统供电协调性的同时,做好系统的动态化监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借助相关软件系统,建立起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针对区域内的气候条件、云层厚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数据对比找出规律所在,为光伏并网发电自动控制提供可靠支撑。对供电企业内的用电需求和光照条件进行综合考量,推动光伏电源控制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保证光伏电源的稳定可靠运行。切实做好光伏并网发电中储能设施的配置工作,将可能出现的供电功率不稳的情况考虑在内,借助储能装置的合理应用,实现有效供给,促进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
        2.2.2解决相关问题
        在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中,存在着非常关键的问题,分别是穿透率和逆流。穿透率是对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后的占比进行衡量的关键指标,依照美国能源部的研究数据,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穿透率通常应该控制在配网容量的15%以下,穿透率越高,在并网时越容易出现低压配网过压问题。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合理选择通信协议,确保其能够支持供电系统及能量管理,搭配具备较高集成性的逆变器和控制器,同时做好直流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以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高穿透率带来的负面影响。逆功率指在系统负荷较低的情况下,会通过变压器向中低压配网送电,此时线路与变压器中有着明显的阻抗反应,带来的后果就是电网电压的升高。基于此,电力技术人员应该为电网变压器配备相应的报警控制和逆功率检测设备,确保在电网中出现逆功率现象时,能够于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信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配网的连接断开,保证配网运行安全。
        结束语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能源发电形式,在缓解我国电能供应紧张问题方面能够发挥出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自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重视起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超.基于PLC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J].决策探索(中),2019(12):49-50.
[2]张异殊.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研究[D].沈阳:沈阳工程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