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常见缺陷的处理方法及辨析思路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8期   作者:文彬彬
[导读] 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文彬彬
        赤峰蒙东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在组织结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的使用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问题
        一、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分析
        1.1对变压器进行保护设置
        由于电力系统对电力的输出情况与输入情况都设定了相应的标准进行限制,从而保障在电力的使用环节为正常配电状态,所以需要对变压器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要充分满足电压的可控性要求,需要重视对配电方式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提升,而对变压器进行保护设置则是很好的方式,此方式能实现对电流后备与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功能等进行充分的保护。
        1.2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
        充分结合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展继电保护系统的优化升级操作,并给出清晰明确的电力指标。要实现对电压的合理控制,则需要保证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才能避免系统出现拒动的情况,由此给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1.3线路保护配置方面
        现阶段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线路保护配置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后备式,集中式,测量式以及通信监视的方式等等,并且通常情况下是多种方式共同作用。利用线路保护配置,能实现对电力和线路整体应用过程的有效保护,加上通信监视装置的应用,一旦出现故障则能立即给出提醒和警告,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面临的若干问题
        2.1外界因素对内部保护装置造成的影响
        当前,就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而言,其范围已经开始不断地扩大,因此,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发挥作用,光纤通信技术开始在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根据对智能变电站的过程设备分析可知,设备区域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是智能变电站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在相关设备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使用光纤进行连接,并保证两者关系的密切性,同时设置多个环节。然而,光纤本次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且材质具有脆弱性的特点。因此,光纤损坏的问题,在智能变电站的每一项工作环节中十分容易出现。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出现光纤损坏现象,那么智能变电系统的传输率就会下降。
        2.2数传输受到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智能变电站的工作需要依靠交换机来完成,且具有较高的依赖性。通常,数据流量的传输在智能变电站组网的过程中流量较小。然而,想要使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得到良好的发挥,需要优化其技术的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合理的使用相关技术,从而实现对于数据流量的提高。但是,在这种强制提高数据流量的方式下,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数据处理能力的不足。并且,对于我国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过程中,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稳定性虽然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其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仍然使智能变电站工作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3交直流电源系统缺陷
        交直流电源系统缺陷可分为直流电源系统缺陷、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缺陷和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缺陷。其中,常见的直流电源系统缺陷有直流系统参数告警、直流系统完全接地、直流系统绝缘下降、直流系统有寄生回路、直流接地监测装置故障、直流系统相关设备(充电机、调压装置、监控器、熔断器、蓄电池巡检装置)故障、蓄电池容量下降、蓄电池连片极柱腐蚀氧化、蓄电池单体电压过低、蓄电池膨胀漏液、表计故障等。


三、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常见缺陷
        3.1继电保护设备装置存在问题
        在我国的许多供电公司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检修继电保护设备装置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变电站都是110kV,这些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备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与上个世纪相比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对电力系统和供电保护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规模和用电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电力系统和电网运行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使得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故障,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变电站检修继电保护设备装置存在的问题直接让人们对他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疑问。
        3.2自动化设备缺陷
        自动化设备缺陷主要来源于操作员机、自动化软件、测控装置和时间同步装置等。常见的操作员机缺陷以操作员机死机、显示器黑屏、画面或数据异常。对于操作员死机,在排除程序死机修复程序后,重点检查元器件故障,对于故障部分应予以更换;画面、数据的异常,应检查操作员机数据库参数设置是否有误、程序是否有缺陷以及远动回路及二次回路是否故障并作相应修复处理。常见的自动化软件缺陷多见于当地监控系统、VQC软件、各类继保维护软件故障,应检查参数设置是否错误并咨询厂家是否存在系统性缺陷。测控装置缺陷主要是指示灯、液晶显示故障、通信故障,主要排查控制回路在测控装置的部分、板件是否损坏以及遥信和遥测回路。而时间同步装置缺陷则以对时不准、指示灯异常、装置故障和液晶显示故障为主,相应地,应排查对时天线、主时钟、扩展单元以及相关对时回路和通信线是否异常、元器件是否损坏再予以修复或更换。
四、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缺陷一般辨析思路
        4.1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
        就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工作而言,通过长期的发展其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这一点通过对变电站信息交互情况分析就能看出。基于此,为了能够促进检查工作的是顺利实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检修之前,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科学性的隔离方案。另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详细的探析,检查工作开展时是否需要停电,尤其是变电站设备检修停电问题,更应该明确具体方案。此外,就是在对变电站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检修方式,在考虑到变电站实际工作情况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停电的过程中要对设备进行调整,在不需要对设备进行停电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就需要注意在保护方案或措施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单元检修。
        4.2提高对智能变电站校验的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的变化较为突出,其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校验的重点也随之改变。第一,在相关保护装置的校验过程中,该项目工作的重点就发生了变化,其主要是校验的对象就是虚端子映射,校验内容以其正确性为主。同时,在校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检验机制的完善,加强对于软压板可靠性的验证,从而保证检验效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要对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终端进行校验,应该以智能终端的完善性、安全性、稳定性为校验的重点。
        4.3反馈处理缺陷过程及结果并撰写缺陷分析报告
        消除缺陷后,及时完备地向运行人员交待缺陷原因和分析结果,并由运行人员验收通过,完成缺陷处理的工作闭环及向上级反馈。整个缺陷处理完成后,检修人员应撰写缺陷分析报告,以完善系统缺陷处理数据库的统计和历史缺陷的处理,以便综合分析和处理设备的家族性缺陷、积累班组的消缺经验以及进行缺陷处理的定期回顾总结。
结语:
        上述是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并持续学习总结缺陷知识库而获得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缺陷的处理方法,并抽象分析提取出其缺陷处理的一般思路,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在处理缺陷学习和工作上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楚雄.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35-136.
        [2]康晶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及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9,1434:45-46.
        [3]万顺明.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