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分析和降损措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8期   作者:杨宏香
[导读] 传统的线损统计分析是以用户电费结算周期(按月)为周期进行
        杨宏香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
        摘要:传统的线损统计分析是以用户电费结算周期(按月)为周期进行,随着计量自动化采集的全面覆盖、公司大数据平台对计算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支撑,同期线损管理可以实现按日计算分析,智能诊断线损异常,初步定位异常原因。有效降低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率和做好线损指标管控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本文对低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分析和降损措施进行研究,通过线损异常分析和处理有助于快速、有效的找准并解决管理线损方面的问题,堵塞漏洞,减少电量损失,实现“降损增收”目的。
        关键词:同期线损管理;异常分析;降损措施。
        引言:同期线损管理是以计量自动化“两覆盖”为依托,供、售电量同步为基础,同时同期线损治理排除了传统的线损统计分析人工修改表码、冲正退补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随着电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逐步提升,随着计量自动化采集的全面覆盖、公司大数据平台对计算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支撑,同期线损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是推动线损管理工作信息化、自动化、精益化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低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的降损措施,有效降损台区线损异常率。下面就从同期线损现状、同期线损异常原因分析的常见问题、分析方法和降损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同期管理线损现状
        同期线损管理因受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基础档案数据质量等影响,造成目前同期线损系统仍然存在“数据采集不全、指标算不准、异常分析不精准”的问题,按日监测异常率较高,导致日线损监测分析的质量和线损统计计算的完整度和准确度不高。
2.低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原因常见问题和方法
2.1 异常原因分析常见问题
2.1.1基础档案管理问题
①台区户变关系不对应;
②台区总表倍率和现场不一致;
③台区内用户倍率现场不一致;
④业扩新增用户计量自动化系统未同步、下发,造成电量未能正常计算;
⑤光伏扶贫变压器、分布式光伏用户上网表计档案信息维护错误;
⑥线路转供电信息未及时在营销系统完成打包;
⑦用户类别维护错误;
2.1.2电量统计问题
①用户电表数据不冻结,该问题的表现形式为用户采集成功,但是电表指数始终保持同一指数;
②光伏用户上网电量未统计到供电量;
③自用电用户上网电量未统计到供电量;
④采集未接入的用户;
2.1.3采集失败问题
①电表问题、电表故障、电表不冻结数据;
②采集器的问题。
2.1.4计量管理问题
①接线错误;
②计量装置故障;
③计量数据质量低(自动抄表率低、错抄、串抄、采集延迟等);
④供、售端计量精度误差;
2.1.5管理问题
①漏户;
②漏电;
③窃电;
④业扩归档不及时;
2.1.6技术降损问题
①三相负荷不平衡;
②功率因数低;
③电压质量不合格;
④供电半径长;
⑤过负荷;
2.2异常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2.2.1异常分析的途径
        异常分析的途径分为智能研判、人工系统分析、现场核查分析三种途径。
        智能研判是指结合营销系统内的用户档案信息、计量自动化系统内的档案、表码、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负载率等数据,结合异常的表象,对符合异常表象及研判规则的异常项进行自动筛查并展示,提高监测的工作效率和缩小监测范围。
        人工系统分析是指对异常台区,根据线损管理人员的经验,通过系统分析,逐个的排查用户档案、抄核收、计量采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受数据采集、关联性的影响,部分异常不能进行智能研判,但可以通过人工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判断)
        现场核查分析是指经智能研判、人工系统分析后,对人工远程、系统研判的异常无法确定是否属实,或者无法远程定位、筛查的异常,需要现场排查异常原因,如:窃电、漏电等。
2.2.2异常分析的原则
        异常原因分析一般按照先系统后现场、先总表后分表、先档案后计量、先管理后技术的原则,进行线路(台区)异常处置分析,及时发现业扩、计量、档案、抄核收、设备运行等业务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同步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提升同期线损管理水平。
3.降损措施
3.1加强数据质量治理,确保基础档案准确率。
        结合档案核查工具如“用户画像分析平台”开展全方位的数据质量治理工作,通过比对、分析,强化线损与生产、基建、营销专业联动,及时对档案不一致的数据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基础档案准确率。
3.2提高数据采集率,确保台区线损计算准确率和完整率。
        以持续提升计量自动化系统“每日”自动化抄表率为抓手,针对当月业扩新增表计、表计长期不在线以及间断性在线的表计及时开展现场处置,确保同期系统的计算准确率和计算完整率,切实提高处置效率。
3.3加强日线损动态监测与分析,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充分运用10kV及以下线损异常分析系统和省级计量自动化系统,按照“日监测、周分析、月考核”的机制,加强日线损动态监测与分析,建立线损“每日计算、每日跟踪、每日分析”的机制,切实以日线损为导向,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0.4kV台区线损异常排查处理工作,将台区线损异常监督管控颗粒度细化到台,通过线损异常原因分析核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台区线损异常问题,降低线损异常波动率,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3.4开展日月线损比对,提升线损异常分析处置水平
        结合日线损分析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采用线路、台区线损精确比对工作模式,对营销管理系统的月度线损和10kV及以下线损异常分析系统的“日线损”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日月线损比对存在差异的情况,深入查找线损异常原因,提升线损异常分析处置水平。
3.5加强计量自主运维能力,提高异常处置效率
        对供电所计量运维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线损管理单位计量装置自主运维管理,以便于及时对计量终端故障、接线错误、互感器故障、表计不在线、抄表串户等计量管理问题进行处置,强化供电所计量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异常处置效率。
3.6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线损管理专业联合业扩、计量、用电检查、抄表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各专业严格按照营销《两册》开展相关培训,持续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7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开展技术降损
        应用10kV及以下同期线损系统筛查配变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等配网管理问题,同时组织监测高损线路(台区)的首末端电压,形成配网管理类问题清单,提交生产技术和规划建设部门进一步分析解决,推动技术降损工作,发挥部门联动协同降损作用,切实提升线损异常处置效率。
4 结论
        台区线损管理是营销各项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方面,电网结构、业扩管理、负荷分配、客户基础档案管理、抄核收、供电方式、停送电等多项工作都与之密切相关,要做实台区线损管理,就必须提升与之有关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台区线损的的监测,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计量管理缺陷、偷漏电、业扩报装管理、营销数据质量的薄弱环节。因此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可以解决营销业务存在的问题,防范营销廉洁风险,推动营销业务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浅析低压台区的线损及降损措施[J].编著者:曹楠鹏,《通讯世界》2018(06):148-149.
[2]基于有效降低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措施的研究[J].编著者:钟庭剑,彭葛桦,周明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11-12+18.
[3]新时代下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编著者:朱家新 《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