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下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8期   作者:于宝鑫
[导读] 智能电网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下电力行业不断进步的主流趋势,智能电网在电力能源服务多方面奠定了稳定基础,
        于宝鑫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智能电网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下电力行业不断进步的主流趋势,智能电网在电力能源服务多方面奠定了稳定基础,有助于电力调度、营销服务水平的提升。鉴于此,下面文章主要对智能电网时代城市电网规划建设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城市电网;电网规划;电网
        引言
        城市配电网要走向智能化道路,离不开智能电网的全新技术,同时也有赖于网架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当前城市配电网智能化道路上,运用全新技术,进一步合乎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指标,使电力系统运维效率得到有序提升,不断地健全智能化电网的管控体系。
        1智能电网的特征
        第一,可自动化处理故障。电力供给系统具有复杂性,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容易发生一些问题,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供电,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损失。智能电网在运行时则能够自动化处理问题,若智能电网不能自动处理该故障,系统则会给出警报,提醒电力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理运行故障,以此有效减少故障维修时间,使得电网能够恢复运行。智能电网在运行时能够汇总分析获得的各种数据,将数据和标准参数实施比较,分析电网是否有运行隐患,预防发生运行故障,从而有效预防发生供电中断的现象。第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常情况下,电网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界环境会对电网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暴风、强降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会使电网陷入瘫痪,导致出现大范围的停电。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维持供电能力。智能电网中还存在有安全防护系统,能够预防部分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来破坏电网运行,明显增强了电力信息的安全性。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搜寻互联网攻击者,并自动反击互联网攻击者。正因为智能电网存在有较强的反击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智能电网能够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有广泛运用。第三,具有高度集成的特征。高度集成是智能电网的特征之一,电力系统包括发电、变电等不同环节。智能电网可以为电力能源应用构建统一化平台,有效增强电网管理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借助数据库来储存与整理电网信息,加强电力信息的集成性与共享性。第四,可实现优化。将智能电网运用于电力系统规划中,能够有效改进与优化电网的资产管理,使企业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可以实现目标与效果的最优化,与经济效益职能相符合。电网能够对技术的功效进行有效的动态评估,为资产的运用能力提供保障,确保资产能够在更大的负荷中保持运行稳定。
        2智能电网下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策略
        2.1加强对电力需求负荷分布情况的分析
        在城市电网发展规划中,负荷分布预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和城市电网发展间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电力负荷分布预测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往对电网预测的主要方式包含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单耗法等,但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这些传统分析方式不再能够满足城市电网规划需要。基于10kV配电网在城市的应用,在电网布局前需提前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优化电力布局,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电力使用需要来设立不同的电网配电模式。
        2.2强化供电企业新能源技术对接
        DR改变了传统配电系统的网架结构,单一电源发电变为多类别能源发电,不合理的分布式电源位置与容量导致节点电压下降。因此,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供电企业应加强与配网公司的沟通和工程技术对接,综合城市电力设备的合理选址,充分考虑DG,ESS,EV等多方利益博弈,在动态非线性特征负荷模型下实现城市电网环境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造价成本最小化,实现电网负荷精准预测。同时,在用户阶段加大电力市场调研,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以主动增强服务意识为切入点,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理念,打造创新性客户互动平台,利用5G信息媒介及时了解客户用电需求要点,并及时更新、完善客户的基础用电信息,完善所有用电户主信息的无中心化沟通。树立完善的电力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管控,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技术对接,建立主动对接机制,有利于规划部门提前对城区公用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用与专项配网规划项目的落地实施,进而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积极参与。
        2.3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
        在整个电力资源生产过程中,发电是综合节能中最核心的环节。一旦发电节能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发电单位的污染排放量将会大幅度减少。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利用这些能源,可以有效提高绿色电力资源发电权重,减少发电带来的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有益。通过使用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既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大大提高人们日常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电力供应不均衡的状况。但值得注意的是,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在应用自然能源时,一定要考虑此方面带来的影响。
        2.4智能化管理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新型、洁净的与可持续资源来开展发电,减少资源产生的损耗,有利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同时,智能电网能够借助无线网络保障有线通信的业务备份,在技术水平上能够做到业务的流动服务。无线联网技术能够与乡镇区域的网点环境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灵活、方便、高效以及经济等优势。此外,无线网络应急通信是在我国乡镇区域中分布的多个农村进行有线网络的备份,网点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构建有线服务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将无线联网技术有效运用在我国乡镇金融通信体系中,并有效构建无线通信联网系统,能够进一步加快电子业务网络化发展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乡镇区域联网通信与特殊网点。
        2.5加快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就当前而言,大多西方先进国家在城市配电网规划环节中已经大量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城市配电网的改造和规划而言,也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早已成为国家电力建设的中心环节,把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配电网规划中,有助于科学把握配电网的地理特点。然而,鉴于配电网在地理上呈现网络节点繁多、配电网线路器械类别多、载荷量大、网络运行相对复杂等特征,假若继续运用人工管控的方式,则一时之间难以满足城市配电网建设规划的需求。鉴于此,在推进城市配电网规划时,要构建有效的地理信息采集系统,使其始终服务于配电网规划工作。以SFP-GIS为例,它作为一类应用度较高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系统采集、查询、存储各类电力数据,同时也能精确地评估和分析配电网规划的线路,并对该线路的安全、稳健、可靠运行进行研判。这样一来,势必对线路后续运行发挥直接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构建配电网实时监控系统、控制信息系统、用电营销系统,并加以联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必然会面临一些技术和体制上的问题。电力行业要重视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管理,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监控,自动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充分发挥智能电网优势,提高城市配网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满足城市建设下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世环.智能电网发展与城市配网的规划改造模式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2.
        [2]黄燕彬.智能电网发展与城市配网的规划改造模式分析[J].电子测试,2019,24.
        [3]王晓路.智能电网与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