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璐
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智能化建筑作为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高层次水平,在社会经济大力提升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当今背景下,智能建筑的现代化建设理念已经作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化建筑的智能设计水平也作为我国建筑发展水平的标志。尤其在近年来科技水平飞速提升背景下,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呈现增速发展,有学者预计我国现代化智能建筑将在未来达到国际间全部智能建筑水平超过50%,所以本研究从智能建筑理念方面,了解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
1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内涵解析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从系统构成方面看十分复杂,由于受到建筑和电气两大条件的限定,可以通过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的构成环节与建筑子系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从建筑电气设备及其应用方面的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电气自动化;另一部分是智能建筑,下面分别对二者的内涵进行说明。从建筑电气自动化方面分析,现阶段建筑体中的电气设施设备数量较大,在建筑主体、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对其均有大量应用。所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一方面指建筑电气设备本身具备了智能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建筑电气在应用中通过PLC控制技术,对其实施自动化管理。比如,当前通过传感器的安装,就可以对建筑电气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使用状态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在线实时监控,而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精准地对其中的故障进行动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等。从智能建筑方面分析,不仅包括了门禁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系统方面的智能化而且把建筑物投入运营后的养护管理、物业管理、用户管理、节能管理等,统一纳入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之内,也成功地实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运营。能够做到这一切,除了各独立系统中,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技术应用,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应用。
2建筑电气智能化强电设计
2.1低压配电系统
遵循我国现行电气系统建设标准,在设计中要保证配电室处于用电负荷中心点,还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并且对于配电室内不仅要保证所需管道,不允许其他管道的存在,还要注意假若采用落地式配电箱,应当将底部抬高。如果室内配电箱设计,应当保证高度控制在50mm以上,如果室外则要保证配电箱高度控制在200mm以上,另外采用密封措施用于配电箱底座。对于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还应当确保同一个配电室内并列线,应当进行分段防火隔断,在出现母线负荷情况下,要及时给出反应。假若配电室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均存在,那么就应当进行两设备分隔设计,控制分隔距离在2m以上。如某建筑在技术设计部门的配电屏设计时,需要考虑控制整体长度在6m以上,设计了两个出口通道分别安装于屏后通道两侧,并增加额外出口。
2.2布线设计
对于智能建筑的强电设计周边,由于存在较强的磁场,假若过短的强弱电布线间距,会造成较大的弱电线路信号影响。因此在智能建筑强弱电一体化设计中,需要保证布线设计的合理性,对布线距离要做到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强弱电电缆无法与高压电缆布线,彼此间隔终端距离要在450mm左右。并且要注意强弱电一体化布线设计中,控制低压电缆布线的终端距离在150mm左右。在实际布线过程中,强弱电一体化电缆设计,还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相关有害设备,如避雷针。假若温度超过60℃,那么温控就要超过15℃。对于弱电、低压布线中,终端设计无须考虑间隔,因此应当直接捆绑布线即可。
在强弱电一体化结构布线中,为了保证更新布线系统充分发挥模块化作用,能够为智能建筑提供彼此信息传输通道,整合内部设备终端数据、电力、视频监控、通信与计算机等。并且遵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中的相关规定,合理设计双绞线、光纤等部件,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
2.3照明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供电、照明系统在设计中,同样作为整个建筑强电施工核心组成,所以在设计中不仅需要确保满足建筑用电所需,还应当保障智能建筑的供电工程安全性。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以是否可以保证节能环保为选择依据,所以在供电照明系统设计中,应当确保与建筑用电需求满足,综合考虑建筑环境保护及节能措施。例如建筑在照明系统设计中,应用节能型灯具,虽然相较白炽灯在短期设计购买存在价格差距,但是从长期的用电节能成本方面,会极大弥补前期灯具选择中多处的开销。类似的强电照明节能设计思路还有诸多,需要与建筑物的不同设计需求相结合合理设计。
3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设计
3.1消防报警系统
对于智能建筑的消防报警系统设计中,需要确保贯彻全面消防结合仿真,一旦发现火情要向有关部门及时上报,做到对火灾的第一时间控制,确保建筑居住人员的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因此应当对智能化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火灾全面检测、警报与灭火,这样来全面提升自动化消防警报水平。
3.2物业管理系统
对于智能建筑的电气智能化设计中,物业管理作为居民住宅的常见内容,通常物业管理系统设计运用多层次程序,驱动程序负责向远程数据库内传输相关指令,由驱动程序负责执行向应用程序传输处理所获的数据,这样实现对智能建筑的运行效率有效提升。做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高效率执行,并且保证最终的执行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服务器占用时长。
3.3无线防盗系统
通常在建筑电气化设计中一般都会选择在窗户上安装无限防盗警报探头,这样设计能够减小能耗,小体积设备方便直接设计窗户上,一旦发现盗贼进入就会发出独立声光警报,向远程主机实现无线传输。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中,还可以运用门禁、视频监控等系统,切实保障建筑内的人员身份财产安全。视频监控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可以选择安装摄像头,根据摄像监控的安装方式、地点、光线、监控影像的清晰度和产品性能指标,选择最佳的摄像头安装方式。除此之外在智能建筑防磁干扰的电气智能化设计中,因为强电系统会很大程度干扰弱电系统,尤其存在产生传输耦合、辐射耦合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运用屏蔽、隔离等技术方式,确保抗磁干扰优化设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交互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筑电气自动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智能建筑的智慧性,为其系统化地智能管理,提供硬件与软件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设计,使其逐渐在应用领域,由综合性应用向着分工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在我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二者均不可偏废,应该通过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对其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有效运用与发挥。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当前运用中,逐渐增强智能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各环节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门化应用研究,为其后续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绍红.浅谈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现状[J].江西建材,2016(17):45-46.
[2]刘杨.绿色建筑体系中建筑智能化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31(5):44-48.
[3]何海成.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对智能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164-155.
[4]刘玉龙.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