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祥
广西漓昇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的任务。在配电线路施工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技术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设计路径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难,这给输电线路施工带来新挑战。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质量分析,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保障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重视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严格把控电力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方案、规范施工,是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关键词:电网建设;配电线路;电力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反映了电力用户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要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是要完善网架结构和设备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线路与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完善的网架和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就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强运行、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方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
1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策略
1.1调整电压等级
技术人员通过简化原本复杂的电压等级,提高配电网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好地解决配网工作中技术层面的工程问题。目前,110kV以上的高压输电网通常通过合理的降压装置降到35kV,再送至用户家中,从而实现配电网的合理使用,但因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需求,降压次数也不同,而随着降压次数的增加,使用的设备不断增多,增加了各管理层次的任务量,使电能耗损更大。这种运行程序不但会增加电能消耗,还会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正常运行。现阶段,电网企业急需简化和减少电压等级。
1.2调整供电形式
我国大部分城市配电网由架空线路组成,供电基调通常为0.4kV、10kV和35kV,大多供电系统采用直接供电方式完成供电活动。这种供电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稳定性较低,系统内部极易出现供电问题,需要配电网建设者找出供电方式的不足,积极调整供电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目前,城市住宅小区数量不断增加,高层建筑具有较强的规模特征。因此,配电技术人员应弥补蛛网配电网的安全缺陷,完善电网配置结构。配电网改造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在改造过程中积极解决配电网故障问题,从多方面优化配网施工工艺,有效处理腐蚀部位,消除影响配网可靠性的因素,提高对被忽视细节性配网工作问题的重视程度。
1.3提升防雷技术水平
如果在配电网正常运行中发生闪络,电网将出现短路现象,无法正常运行。然而,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电网。比如,在线路中添加防污染罩;安装瓷瓶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真空吸尘器等,这样一来,可以降低闪络问题出现的概率,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4提升电网系统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技术能疏通配电网络,提升电网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关键电缆线路设有开关,如果环网线路出现故障,就会自动传送信息给控制中心,及时自动隔离故障区域。架空线路配有全自动开关,对其进行自动保护,及时隔离故障区域。
2电网建设中加强配电线路的电力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做好自然事故的安全防护
配网电力工程施工期间往往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因为配网本身的运行范围比较广,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极有可能会遭遇雷击,这不仅会影响配网工程的正常施工,还会威胁配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
严重的雷击会摧毁电网基础设施,甚至直接引发火灾,为电力企业及火灾发生地的周边居民带来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直接导致整个配电系统瘫痪。因此,在配网电力工程施工中,要做好自然事故的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可以在配网系统中安装防雷装置,完成安装后,要对装置进行测试,了解其引雷效果和电流疏导效果,做好配网经受雷击时的电流疏导工作。再如,配网雷击事故的多发地可以安装绝缘设施,有效防护雷电或火灾,保障设施的灵敏性,使其充分发挥保护配网的作用。
2.2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电力施工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确保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连续性,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从多个角度上对细节进行完善,做好危险作业、普通作业等方面的区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首先,有关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危险地带进行排查,依次设置安全警示牌,必要时还可以安装照明等灯,对工作人员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其次,在具体的施工作业项目中,有关部门需要设置具体的施工责任体系,由施工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工序上的合理安排。另外,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需要对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制度上的划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从安全的角度进行技术的审核。
2.3制定出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为确保配电网工程优良的施工质量和正常的施工进度,有必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施工方案。为此需做三方面工作:首先,在规划前应进行实地考察,并应根据实际施工现场和项目施工要求进行分析讨论,以确保施工计划是切实可行的,并允许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该计划,对电力项目进行施工;其次,在制定计划时有必要考虑计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并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和资源,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以这种方式设计的施工计划更加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第三,在按照施工图施工项目期间要注意对施工人员的保护,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工具,从而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同时有助于提升质量和水平。
2.4设置完整的管理模式
站在配电网管理模式优化角度分析,不可肆无忌惮地进行效仿,应根据真实情况选定最佳的优化方案。以电网总体规划为例,着重完善配电网安全管理与质量效果,科学编排电网运输容量。站在实际操作角度考虑,合理掌控线路长度、容量和断路器真实方位,为了突出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首要任务是改良管理模式,尤其以框架繁琐的配电网部门为例。在面对此局面时,在优化配电网管理模式时,应选择合适的对策,在应用过程中整理和分享经验,学习和参考国外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2.5提高设备与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质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季节特点与时段特性,按规定落实短期负荷预测工作,从而为配电网设置适应性强的运行路径,预存适宜的备用容量,防止在配电网运行期间出现超负荷情况。增强设备预防性实验和设备问题管理力度,方便日后快速清理设备和电网中的漏洞,按规定落实好季节性安全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内容,突出设备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效果。为了全面保障电网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需加强继电保护安装管理强度川;为了可以更快地将线路走量清理任务落实,需要按时推广配电设备巡查工作;最后为了快速变更和转变负荷,应当全面加强电网和配电变压器负荷监测力度。
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在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研究电力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邱丛林.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63-64.
[2]陈肖,潘幼欢.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1):147-148.
[3]王世杰,李德保.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及其施工安全问题[J].装备维修技术,20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