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明 王辉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寿光市供电公司 山东 寿光 2627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使我国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且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高新技术手段的典型代表,被划分为电气设备应用与电力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能够使电力工程的工作水平得到大幅的提升,进而大力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风险控制
引言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现状,部分自动化电气设备因为工作环境等特殊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这些工况中运行的电气设备由于气候、天气、温度、湿度等不利因素对自动化电气系统的运行产生电磁干扰。因此,自动化电力工程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会发生故障或者损坏。另外,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对自动化电力工程的系统结构产生破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其次,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也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的自动化电气设备在生产和使用中会涉及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念,如果自动化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操作技能,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容易因为错误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
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风险
电气设备的质量不高。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展开中,电气设备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所以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检查,确保设备质量能够达到标准需求。但现在有一些企业为实现成本上的节约,从设备上做文章,大量购入低端廉价的电气施工设备,导致设备本身达不到要求,这样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影响工程开展进度的同时增加了设备安全隐患,给工程带来较大压力。电力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技能不足。施工人员是电力工程开展的基础,这也就表示其在施工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对于施工人员的各方面要求也就有了提高,必须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足够强的专业性,对此国家方面也给出标准,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但在实际施工中真正具备相关部门发放证书的人员较少,所以施工人员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存在较大劣势。
2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风险控制
2.1智能技术管理
在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企业可将智能技术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管理、运维等多个环节,发挥智能优势,改进传统人工操作面临的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扩大智能电网的覆盖范围,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电力企业可引进线性最优技术,在该技术支持下,设计人员可在最优励磁模式下,完成电力系统设备与线路的优化配置。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可综合评估给定电压、电力系统配置发电机的实际电压等参数,通过PID明确控制电压数值,优化调节电力系统电压及相应的相位转移角,提高电力系统设计效率与质量。在电力系统管理中,电力企业可引进基于智能技术的巡检设备,扩大巡检范围,提高巡检质量,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缺陷,为电力系统管理决策提供帮助。例如,在某电力企业的日常巡检中,为巡检人员配置智能巡检眼镜,该眼镜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感知交互技术,配置地图导航、自动拍照、数据传输、远程控制与语音识别等功能,巡检人员可利用智能巡检眼镜全面获取电力设备的各项数据,评估作业现场的运行状况,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管理。
2.2改进并落实安全措施
安全是每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个员工的人身财产问题,因此,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措施过程中不仅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生产状况,确保制定的安全生产措施与企业发展相吻合,这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协同工作。为确保安全措施实施的科学合理性,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需通过负责人同意后进行落实,对每个电气自动化生产环节做到严格管控,对出现安全事故概率较高的环节进行重点治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此外管理人员需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对电气自动化生产环节的潜在问题进行说明并及时进行解决,提高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安全系数。
2.3配电系统
所谓配电自动化指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并且还能够实现对于系统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控制管理,以此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解,进行对各项运行参数的全面分析,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防止由于人工误差所导致的隐患,能够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查找,分析导致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不但能够增强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经济效益,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就是配电系统以及变电系统。虽然这两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相似,但是在这两个系统当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比如在配电系统当中,主要应用的是自动化技术当中的网络技术,通过在配电系统当中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系统的运行水平以及信息化能力。并且利用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改造优化。在现实情况当中,通过合理化设置主站、子站还有光纤端,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应用。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传输,提升了数据信息传输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2.4继电保护装置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电力能源提供较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被提供,使人们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如果想对电网建设水平进行提升,以及使用更加多样化的使用目标,就必须积极研究与创新电力工程技术,不断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提升,才能够确保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同时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工程中属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持续地将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去,不光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在电气系统发生异常时,根据异常情况的严重性,装置自己判断是发出警报,还是切断异常点,从而不扩散异常情况的范围。因此,有机地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得到可靠的保证,还可以在监测电气系统的线路与设备时,通过技术反馈发生异常的位置及发生原因,以便运行工作人员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运行工作人员的故障处理效率及降低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2.5严控设备进场质量
想要做好电气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选择进场设备,在进入现场前要注重细节方面的检查,如平柜、支架等零部件,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对此作出处理,避免急中生乱、不合格设备的进场现象。另外在设备的选择时要特别注意,需结合所需技术对设备进行选购,以变电站相关设备为例,需在订购设备时事先讲明所需使用技术的详细情况,为能对双方有所保障需同时签订有关协议,这样做既有利于设备验收工作的开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效率,有利于电力工程的展开。
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电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厂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应用自动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建设智能化电厂,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帆.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30):155.
[2]吴增寿.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门窗,2019(16):254-255.
[3]黄键.电厂控制系统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农机,2018,45(06):223-224.
[4]周晋民.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06):46-47.
[5]苏金萍.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