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陈玲雅 通讯作者:徐丹弘
[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需求,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辅助的效果
        陈玲雅        通讯作者:徐丹弘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需求,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辅助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9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从中选取120例。此次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效果。结果:组间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卧床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衰、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辅助下进一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改善、加速患者康复,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护理效果理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干预;心功能;康复状况;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多见病症,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非常高,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分析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患者有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1]。为了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除药物治疗外,需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就辅助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7月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7月,均为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总计120例。受试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患者知情自愿配合参与,排除了合并认知障碍、严重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5.05±5.50)岁。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5.20±6.50)岁。分组后患者基线资料方面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遵医嘱用药、日常指导、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予以研究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基于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所以无法有效配合、身心负担重。护理人员需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包括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视频循环播放、走廊挂图等,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2)行为干预。了解患者的吸烟、饮酒、运动、睡眠、饮食等生活习惯,予以相关纠正的基础上与专业营养师共同制定患者的营养膳食食谱,严格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3)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久治不愈,患者焦躁不安、身心疲惫等状况明显,需更细致、耐心的予以患者安慰,满足患者的要求,予以患者鼓励,以树立患者治疗信念。(4)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喜好、体质等情况制定步行活动锻炼、太极等运动计划,时间控制在15-20min,运动结束后询问患者主诉,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受试患者的心功能(LVEF、LVEDD)、康复时间(卧床、住院)、并发症情况。
1.4数据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1.0统计学软件建模导入计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的相关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心功能指标水平等计量资料,分别采取(n、%)的形式描述、()的形式描述,分别采用(X2)值、(t)值检验。统计学结果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功能与康复状况比较
        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卧床与住院时间恢复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功能良好、康复快,P均<0.05。

2.2并发症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发生1例心衰,发生率1.67%(1/60)。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心衰、尿潴留、心源性休克各3例,发生率15.00%(9/60)。
        组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计算,x2=6.9818、P=0.0082。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多见病,即冠状动脉阻塞后血液流通明显受阻后心肌长期缺血所致,患者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表现,持续加重过程中患者有较高的致死风险[2]。关于疾病的救治,目的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心功能[3]。临床工作中发现,除治疗外,优化护理干预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系统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在全面评估患者治疗后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需求等进行多方面干预,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康复治疗等,通过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与家属系统的了解疾病、有效遵医,通过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通过心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心理、建立患者治疗信心,通过运动康复治疗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满足患者护理需求[4]。相关研究指出,予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促进患者心功能与情绪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5]。
        本文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受试患者的LVEF(66.50±3.50%)、LVEDD(55.80±3.50mm)、卧床时间(2.30±0.50d)、住院时间(7.50±0.50d)、并发症发生率1.67%更具优势。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显著,P均<0.05。本文结果与王淑珍研究接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系统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进一步加快患者恢复,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具有推行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武灵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30.
        [2]潘青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121.
        [3]张艳.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及体会[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5):53.
        [4]罗芮.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观察[J].家有孕宝,2020,2(5):153-154.
        [5]吴艾茹,杨玲,崔丽娜.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117-119.
        [6]王淑珍.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74-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