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冯晓洁
[导读] 目的:研究小儿发热护理利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冯晓洁
        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儿科 4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发热护理利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段内诊治的60例小儿发热患儿,研究中分为对照和综合组,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病人护理之后的家长满意和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综合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明显优于常规组,综合组病人住院和发热时间分别为(5.04±0.14)天和(6.22±0.16)小时,比常规组时间短,而且综合组病人家长对发热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对比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小儿发热护理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发热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
        临床治疗中儿科经常会接收到发热病症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药物控制降低自身的炎症因子,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快速恢复。本次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选合适的病人,两组病人利用不同的模式,希望通过实践了解小儿发热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过程中考虑研究的目的,进行科学选择,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时间段内诊治的60例小儿发热患儿,本次研究由院内专门人员同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所有知情并且同意本次研究的病人参与本次实践。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纳入常规组30例、综合组30例。即常规组男患儿13例、女患儿17例;年龄均在1-10岁,中位数为(4.26±0.53)岁;发热时间均在2-48h,中位数为(10.67±1.5) h。综合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均在2-11岁,中位数为(4.08±1.55)岁;发热时间均在3-46h,中位数为(9.88±1.6) h。一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开展标准。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
        
        1.2方法
        常规组在护理过程中按照医院的常规流程进行普通护理。
        综合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在基础护理之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措施下面详细分析:第一,及时明确发病原因,病人入院之后要进行详细检查,根据其发病因子制定针对性方案,保证治疗效果。第二,病儿家长心理护理,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家长都比较重视,只是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躁等不良情绪,面对病人的病症,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通病儿家长交流,告知病人将按照病人的基本状况,及时做好抚慰工作,通过有效沟通降低心理压力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第三,监测体温,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每天按照时间设定测量病人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过高需要增加测量频次,在体温测量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并且密切观察各项指征变化,如果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第四,在护理过程中了解病儿意识状态,如果出现意识丧失问题,此时可能会受高热影响出现惊厥,护理过程中尽可能的让病人处于平卧位置,通过穴位干预缓解病人症状,治疗过程中,如果实施措施并不明显,需要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其生命安全。第五,健康教育,如果病人家长对小儿发热症状认识不清,很可能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引发纠纷事件,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其讲解发病机制以及后续治疗方法流程,并且教小孩发热症状的治疗进行预后讲解,提前告知病人家长发热状态,并且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嘱托用药,避免在焦虑状态下盲从给冰儿服用不合适的药物,防止出现用药不良反应问题。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了解本次实践研究具体数据分析护理之后实际效果,分析病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且就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根据临床治疗情况记录住院和发热时间,具体情况以数据统计展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使用院内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2结果
        2.1病人家长满意度情况比较
        综合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13例、16例和1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43.33%、53.33%和3.33%,常规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8例、12例和10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26.67%、40.00%和33.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病人住院和发热情况分析
        综合组病人住院和发热时间分别为(5.04±0.14)天和(6.22±0.16)小时,常规组住院和发热时间分别为(9.26±0.22)天和(10.15±0.15)小时,差异对比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3.讨论
        医院儿科治疗中小儿发热病症比较常见,但是根据临床治疗来看,出现发热的发病因子并不明确,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发热症状加以高度重视,在病人出现发热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受高热影响出现惊厥问题,否则很容易导致病人机体受到损伤,对以后的健康生长不利。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综合护理强化干预,积极的改变而降温,并且采取各项科学措施对病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强化家长健康教育减少纠纷事件发生。本次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本组人数的34.21%、63.16%和2.63%,明显优于常规组,综合组病人住院和发热时间分别为(5.04±0.14)天和(6.22±0.16)小时,比常规组时间短,而且综合组病人家长对发热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综上所知,小儿发热护理中利用综合护理增强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明显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彩霞,关小竹.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1).2999-3000.
        [2]吐逊古·阿不力孜,阿依提拉·依达衣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0):199-200.     
        [3]李丽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5):123,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